首页> 报告> 文稿> 政治> 正文

周宏春:生态文明与与城乡一体化是三中全会后改革重中之重(2)

二、生态文明建设和城乡一体化

我想说的第二个问题是生态文明建设跟城乡一体化的问题。

生态文明2003年第一次出现在中央文件里。如果我们看报纸,有人说十七大时才出现,十七大是2005年召开的,其实在2003年中央文件里就出现了生态文明的概念。十七大报告里面提到了,十八大把它具体化了。什么叫生态文明?现在没有一个科学的定义。我们有管理学的定义。是什么?人和自然要和谐相处。实际上十二五规划纲要里面有六大领域,新型城镇化也是一个概念。中国搞城镇化已经上了几个台阶,城镇化就是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这个问题是我们现在一个重点问题。中国的城镇化跟美国的消费是影响世界经济发展的两个大事。

有一个故事,说我们的地球是唯一的,这个话是1972年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开的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上提出来的,这个话是这个会的背景报告。组织了五个国家的人,还有一百多个科学家一起来验证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美国人想做实验看这个话对不对,结果他们做了一个工程有30万平米,有荒漠、有河流,很多的科学家进去做了两年,最后出来了,荒漠变成草原了,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了,科学家待不下去。得出一个很重要的结论,在现有科学技术条件下,人再造一个适应自己生存的环境是做不到的,这个问题非常严峻。

从去年开始经常有雾霾,我仔细的观察了,比如国庆期间有东北风刮,北京的雾霾好像消退了,但是还是看不到远处的山,西北风以后才能看见山。什么原因?就是环境污染。大家都知道PM2.5,原来大家都不熟悉,通过媒体大家都知道了。多长时间能解决这个问题?环保部副部长说20年解决不了。北京奥运会叫绿色奥运,2008年确实好,过了又不行,这是我们需要解决的很大问题。中央提出一大串的名词,循环经济、节能减排、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等,这些概念核心都差不多。让你资源用起来要节省,生产的时候环境污染要少一点。生态文明的内涵是人跟自然和谐相处。生态文明有什么标准?我们文件说的比较清楚,叫天变蓝,水变清,地变绿,有人加一句,食品变安全。这些都是具体的事情,跟我们吃饭、穿衣、住房密切相关。天空灰蒙蒙的、河水黑黑的,这叫生态文明吗?肯定不是,前几天参加了环保部的一个会议,有人说北京上海是生态文明的城市,另外一个市长说不是,应该是青海三江源这些生态好的地方,说明大家的认识还是不同的。怎么评价还是有标准的,老百姓希望简单一些,看得见,跟自己有关。什么叫看得见跟自己有关?我们原来看到很多星星,现在都看不到了,就是发展付出了环境的代价。开会的时候大家都说人对生态的作用是破坏环境,从历史上看全球有17个这样的文明代表。

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要相互协调。生态文明有一系列的文化理念,尤其在生态末端。中央讲生态和人一样,需要有生态自信。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要保护环境,要有这么个意识。生态文明建设要有指导思想。政府在讲环境和发展的关系的时候,把原来的两句话倒过来说,原来是发展中保护。发展就是经济建设,你的钱要多,房子要好,出行要方便,这就是发展;保护就是保护环境。现在是保护中发展。这也说明我们现在生态文明建设面临很大的挑战。现在北京从湖北调水,很快到密云了,密云原来的水是多少?40亿立方米,现在10亿立方米都不到。原来北京有五条大河,现在水很少。有科学家研究说中华民族的领土上原来是28000条河流,现在18000多条河没有了。我们现在最紧缺的是能源,能源最紧张的还是油。我们国内原来油田储藏量为5000万吨,现在只剩4000万吨了。我们的油很少,汽车发展很快,是很大的挑战。我们来的时候跟开车师父聊天,他问北京为什么老出现出现雾霾天气。我问他每天烧多少油?他说通常是烧六个油,一般堵车是八个半油,他每天有六升左右的油变成废气排到大气里面。大气污染有很大一块是汽车尾气,我们统计是不到20%。首钢搬走了,东方化工厂也要搬走,现在的热电厂说煤要改气。煤的排放占污染源的20%多,煤的使用量下降很多,汽车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我们要看到严峻性。要治理不是一天能完成的,为什么?北京平均一千个人有400辆车,欧洲一千个人有600辆车,我们还没有到人家的水平,全国平均更低。汽车还要发展,出行方便,我们现在摇号限制。这种情况怎么改变?西方公共交通富人也能做,我们现在交通挺好,但是交通衔接不行。

现在国际上讨论全球的环境问题,是用卫星看,特别简单。北京的天气,我经常举这样的例子,我们加了一点其他的东西。东北风是吹不掉的油性和酸性,西北风是中和了,西北风一吹就天晴了,就这么简单的事情。科学家说是光合作用,好多专业名词,我们这次是做具体工作。我们现在也搞绿色高端服务区。什么是绿色发展?就环境保护领域来说的,内涵是发展的时候环境代价小些。什么叫循环发展?主要是发展循环经济,核心还是强调资源的循环利用。简单的说就是我们用一吨资源,生产产品更多一些,或者说生产同样的产品消费的资源少些。我们现在强调低碳发展就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问题,有三个核心指标:节约能源,增加能源比重,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现在工作要有五个条件:空气质量、亮度、气流、湿度、温度。这些要达到稳定状态,稳定状态是需要消耗能源的,一般来说如果没有亮度,那么黑漆漆的地方不能干事。干度和湿度一样的道理,南方人到北方鼻子会流血,太干了。图书馆的藏书也有湿度要求,气流也一样,如果这个房子没有窗户,没有气流,都是不能住人的。那么生活水平要提高,就要增加能源的消耗。我们的能源怎样用好?什么叫节约能源?节约能源不是不让你用,而是用的过程中不要浪费。现在出现了这样的情况:专业化的事情社会做。下去调研经常有人反映指标不合理,这就是要提高我们的科学水平,低碳发展和节约发展等都是有机统一的整体,都要求我们保护生态环境,他们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发展是强调的主题,是我们转型的方向。绿色发展的范围更广些,循环和低碳是我们的手段。我们现在写报告就是名词太多,就用绿色就很好。建绿色高端服务区这个选择非常好,其实他内涵覆盖了城市化和城镇化。那么农民进城是城镇化的最主要动力,比如说北京有多少人是真正北京人,你一打听全是外地人,或者90%都是外地人。有人说我是北京人,那你父母也是外地人。农民进城是城镇化的原始动力,想过好日子,吃得好、穿的好,还有社会保障,享受更好的教育医疗这些条件,前提是创造更多的GDP。我们现在70%的能源消耗都在城市。我看过好多人研究城镇化未来增长的动力,现在新型城镇化的核心还是用比较少的资金投入来提高生活水平。为什么这么做?道理是非常简单的,我们的成本比韩国高一倍。我们大家都提高生活水平,怎么省钱呢?建一个公共基础设施,城市可以集中起来。解决城市化是钱从哪来?政府应该管什么。这些问题需要明确,改革也是一个重要内容。原来我们政府是土地财政,对于北京来说这是个很大的问题。北京现在可以卖的地越来越少,中国在城市房地产上出现两个阶段,北京上海广州这些城市土地供应减少,房子供应减少,房价迅速上涨。北京我住的那小区一年一平米涨了一万,这是一个极端。另外一个极端是温州一带的三线四线城市房价下降,泡沫破灭了,建了很多空房。今年5月份我到鄂尔多斯,看到很多房子空着,繁荣的时候这里有一百多万人。现在多少人?我反复强调说繁荣是城市发展的基础,你必须有产业支持。如何建城、如何选城?这是我们以前说的原则是要环境好、要有相应的技术,我们选的时候要依山傍水。人住在城里要吃饭、要用水、用电,必须有支撑的。中国有个很好的例子,公元前256年建的都江现在还挺好,2012年汶川大地震,这个工程没有影响,现在的地表的东西都已经坏了。是我们现代人科学知识差吗?建造能力差吗?不是。都是我们有短视行为,短期考虑。其实我们尊重自然,顺着自然来就可以了。

责任编辑:杨婧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