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福林等学者解读三中全会公报(7)

迟福林等学者解读三中全会公报(7)

解读

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周天勇:这次有所突破的,一个是对国有经济提出一个“活力”,这个以前是没有的。国有企业效率比较低,“活力”不足,活力控制了影响力。

第二是这次提出要激发非公有制经济的活力和创造力,从国外以及我国情况来看,许多创新是民营经济进行的,包括技术研发,所以要调动这些活力和创造力。

另外又提出了一个产权保护制度,混合所有制经济,公报里第一次提出来混合所有制经济,也就是以后国有的里面可能也有民营的股份。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特点,就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共同发展。一个方面是要坚定不移地发展公有制经济,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另一方面,也要坚定不移地支持各种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强调的是共同发展。

在这个发展当中各自发挥自己不同的作用,特别是在这个里面要不断明确产权制度,加强产权制度保护,促进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在这样的基础上,它通过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通过股权多元化,实际上包括国有经济在内的各类经济实体的制度模式和治理结构都会不断地得以完善,不断地从各自的基点向现代企业制度前进。

国家开发银行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曹红辉:公报第一次将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以同等重要的地位相提并论。尤其是两个“必须毫不动摇”的提法,结合后面完善产权保护制度的内容,很富有深意。今天的公报已经明确了两种经济形式的平等地位,这是非常大的进展,它为进一步建设合理公平的市场经济秩序奠定了基础。

北京市政协委员、安利(中国)总裁黄德荫:30多年来,外企得益于中国改革开放政策,取得了长足发展,已成为中国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利多年来一贯看好、看重中国市场,我们不仅为繁荣经济、丰富市场、服务消费者贡献力量,同时也推动了中国保健食品行业、中国直销行业的规范和发展。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