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城乡一体化的新样本(2)

湖南:城乡一体化的新样本(2)

——望城古镇群复兴的深度解析

靖港的修复开发突出一个“古”字,通过发掘靖港古镇的明清文化,吸引八方游客“到靖港寻古”。靖港原名芦江,又名沩港,曾为湖南四大米市之一,又是省内淮盐主要经销口岸之一,商贾云集,市场活跃,为境内第一繁荣集镇,有“小汉口”之称,当时流传着一句俗语“船到靖港口,顺风也不走”,足见其盛。靖港古镇的复兴主要围绕“寻古”作文章。古镇主街区现保存8街4巷7码头,有民居1008栋,建筑面积22607平方米,木结构建筑占所有建筑的三分之一以上,大多为距今600余年的明代建筑,一部分建于清代,是典型的明清江南水乡风格建筑群。其核心区有长1.75公里的麻石步行街,沿街古建筑人家延续着千百年祖辈流传下来的手艺。2009年9月25日,通过修缮后的靖港古镇重新开街,曾国藩迎战太平军的古战场遗址、白色恐怖时期湖南省委旧址、“革命母亲”陶承故居、聚集商贾旅人的宁乡会馆八元堂、中晚清青楼建筑宏泰坊、祭祀农民起义将领杨幺的杨泗庙以及麻石街、古建筑、老店铺、名作坊、乌篷船等基本恢复原貌,居民纷纷回归,商户商铺林立,古色古香的靖港重新恢复了昔日的繁华,也重新进入游人的视野。

乔口的修复开发突出一个“渔”字,通过发掘乔口古镇的渔猎文化,吸引八方游客“到乔口吃鱼”。渔猎文化,是乔口的主要文化内涵。从团头湖新石器时代遗址群中出土的渔猎工具,就足以说明乔口的渔业生产历史悠久。清代著名诗人胡光泮在《泊舟乔口》中生动描绘了乔口渔乡的情景:“画阁闻遥吹,帆停一水澄。村霜鸣宿犬,渔火上秋灯。”昔日乔口,抬头可仰望蓝天白云,侧身可倾听渔歌互答,悠久的渔猎文明,形成独具特色的渔猎文化。乔口在发掘渔猎文化的基础上,围绕“水景、水乐、水产”做好“三水”文章,打响了“乔口渔都”的名片。今天的乔口,已经成为长沙百里水产走廊核心示范区,湖南鱼类遗传孵化育种中心、长沙市鱼类疾病远端在线诊断中心,都设在乔口。“到乔口吃鱼”,已成为乔口吸引八方游客的金字招牌。

铜官的修复开发突出一个“陶”字,通过发掘铜官古镇的陶艺文化,吸引八方游客“到铜官玩陶”。铜官的制陶历史悠久,从唐代开始制陶一直延续至今,其产品在海内外久负盛名,素与江苏宜兴、河北唐山、广东石湾、山东淄博并称全国“五大陶都”。据考证,早在隋末唐初(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铜官镇及其东南瓦渣坪就已经形成成百上千的生产窑场(即长沙铜官窑),并首创陶瓷釉下多彩新工艺,既有青瓷,又有白瓷,从而打破了当时中国陶瓷长期以来形成的“南青北白”格局,开创了后世陶瓷装饰艺术的先河。为了使“千年陶都”焕发青春活力,同年12月,望城区确定对铜官古镇重点恢复“一桥、两街、三景、多窑多坊”。 2012年6月5日,长沙铜官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正式对外开放。第十一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选手、25个国家的驻华使节偕夫人先后亲身体验和感受中国陶瓷历史,领略璀璨的长沙窑陶瓷文化。

新康的修复开发突出一个“戏”字,通过发掘新康古镇的戏曲文化,吸引八方游客“到新康看戏”。新康乡人文荟萃,文化活动十分丰富。仅有记载的佛教文化胜地就达10余处,庙会文化尤盛,庙会上男女老少赶庙会、看庙戏,是名副其实的“戏窝子”。以洪山寺为例,每年庙会由七月中旬唱到八月中旬,历时一个月,庙会期间周围乡镇戏迷都来看戏,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备受观众青睐的《洪兰桂打酒》是花鼓戏中唯一以真人为原型创作的经典剧目,其发生地就在新康老街。依托源远流长的花鼓戏、湘剧、皮影戏等文化,新康乡注重弘扬“戏”文化,做足“戏”文章,打造“新康戏乡”。

3.形成产业:望城古镇群复兴的活力奥秘

望城古镇群复兴的目的,归根结底是为了让来参观的人感受古城镇的历史、文化、美景,让当地人民从古镇保护性开发中得到实惠。但怎样才能避免古镇群成为人造“鬼城”?怎样才能使古镇群的复兴保持生机活力?关键是要有产业的支撑。因地制宜规划发展古镇街区的特色产业,是恢复古镇活力、造福古镇人民的必由之路。

靖港古镇注重发展旅游产业。按照将靖港古镇打造成长沙乃至湖南省旅游休闲目的地的目标,望城区委、区政府制定了详细的靖港古镇整体规划方案,出台了项目引进优惠政策,不断优化投资兴业环境,积极培育本地特色产业,鼓励手工秤、木器行、铁铺、酿酒坊、靖港布鞋、靖港香干等传统手工艺的发展。2011年又成功引进广西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开发靖港古镇,使靖港古镇旅游项目的保护开发成功实现转型升级,前景极其可观。

乔口古镇注重发展三大产业。近几年来,乔口镇以建设“秀美的水乡古镇、繁荣的商贸名镇、宜居的风情小镇”为目标,积极打造“乔口渔都”,十分注重三大产业的发展:一是发展现代农业;二是发展商贸旅游业;三是发展现代服务业。目前,这三大产业的发展都已经初具规模,呈现出勃勃生机。

铜官古镇致力于复兴陶瓷产业。2010年,长沙铜官窑陶瓷烧制技艺成功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依托铜官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铜官镇积极推进陶艺精品一条街建设,促进了传统陶瓷产业的发展和本地居民的就业,目前该镇已有国家级陶艺大师1人,省级陶艺大师10人,手工陶艺作坊12家。与此同时,铜官古镇还依托其北面的铜官循环经济工业基地加速推进新型城镇化,使陶瓷产业更加充满生机活力。

新康古镇致力于发展现代休闲农业和文化旅游产业。这些年来,新康镇注意打造三大产业:一是戏曲产业,使戏曲成为新康的闪亮名片;二是打造现代休闲、观光农业和各种体验活动;三是打造“酒”产业。通过引进小型手工作坊式酿酒的行家,以最古老、淳朴的方式展示酿酒流程,推动新康酒文化的新发展,真正实现“以戏为媒、以酒会友”的戏乡路子,尽力打造“酒都戏乡,醉美新康”的旅游文化品牌。

 望城古镇群复兴的启示

望城古镇群的复兴,走出了一条具有望城气派、望城特色的以古镇保护性开发为抓手进而带动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成功路子。这条复兴之路,对于如何推进湖南乃至全国的城乡一体化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

1.要坚持统一规划与突出特色相互协调

望城区委、区政府坚持规划先行,围绕加快推进“四化两型”的要求,理顺了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分区规划、详细规划之间的关系,明确了各项规划编制的内容和重点,将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各项规划统一起来,建立了一体化的规划管理体制,形成了全区各项规划建设的“一盘棋”。望城古镇群复兴只是望城区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一个重要抓手,其复兴的规划要服从全区的统一规划要求。

目前,望城区开启了建设“公园式城区”的梦想,用望城区委书记谭小平的话说,就是“要把望城全域作为一个大公园、大花园、大观园来建设、管理和经营”。望城古镇群的复兴必须符合全区“公园式城区”规划的总要求,必须遵循望城区出台的《关于建设现代化公园式城区的实施意见》。从古镇群复兴所带来的喜人变化来看,每一个复兴的小城镇都是一个公园式的风情小镇,有道是“身在公园,不辨城乡”,完全符合“公园式城区”的基本要求,实现了特色发展。

2.要坚持文化挖掘和旅游带动相互结合

文化是一个地方的灵魂,文化古迹和文化遗存是一个地方的独特名片。望城古镇群落之所以能奇迹般复兴,焕发青春活力,原因就在于做好了古镇文化这篇大文章。通过对望城古镇的文化遗存进行整理和修缮,充分发掘其文化内涵,释放古镇独特的文化魅力,形成了国内外少见的湘江两岸文化古镇群落。

望城区严格对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的要求,坚持资源保护与开发并重、文化发掘与风貌塑造并重的原则,始终坚持用最高的标准,依照“大保护、大利用、修旧如旧”的思路对古镇进行修复开发,加强对建筑遗迹与文化遗产的保护。比如,靖港的保护性开发,主要就是通过重点修缮和恢复一批明清古建筑群、老字号品牌店等具体措施,使得靖港古镇成为长沙地区唯一荣获“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称号的古镇。挖掘古镇历史文化,既增强了当地的文化气息,提升了当地人民的文化素质,又成为吸引八方游客的“杀手锏”。因此,努力实现文化与旅游的有效结合,是望城古镇群复兴最深刻的启示。

3.要坚持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相互促进

望城区的梦想,就是把全区打造成为一个“公园式城区”,让望城呈现出“步步为景、处处皆画”的美丽景象,成为国家级的城市生态区。始终坚持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是望城古镇群复兴给我们的重要启示。

望城古镇群在实现复兴的过程中,注重在发展中加强生态保护、在保护中促进经济发展,走出了一条经济繁荣、生态和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走进乔口渔都,团头湖、柳林湖、天井湖、青草湖沟渠相连,公路互通,道旁绿树成荫,乔口成为“长沙市最美乡村”、“长沙市生态环保建设示范镇”。靖港古镇在开发过程中,非常注意保护当地生态,实现了悠久的古文化与优美的生态环境的完美结合,正是这种完美结合,成为吸引游客的直接原因。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