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四好”农村路 圆全面小康梦

建“四好”农村路 圆全面小康梦

1

六枝特区位于贵州西部,是“中国凉都”六盘水市的东大门,是目前全国唯一一个以“特区”命名的县级行政区。

近年来,六枝特区创新体制机制,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着力“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为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带去了人气、财气、福气。也为党在基层凝聚了民心,广大农民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目前,通车总里程4043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7公里、一级公路20.6公里、二级公路198公里、三级公路17公里、四级以下公路3750.4公里;农村公路建成2171.421公里,在建项目约200公里,累计完成投资59.92亿元;路网密集度2.25公里每平方公里。实现了乡乡通油路、村村通水泥路、组组通硬化路的目标,内引外联的农村交通路网全面形成。

六枝特区始终围绕“农村公路建设与优化村镇布局、农村经济发展和广大农民安全便捷出行相适应”的总要求,坚持把建设“四好农村路”作为总目标,努力为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提供更好的保障,这让老百姓得到了实惠,也获得了广泛好评。六枝特区建设好“四好农村路”的经验做法有以下几点:

(一)领导高度重视。六枝特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公路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好农村路建设重要指示精神,始终秉持“经济要发展,交通必先行”的理念,在省市交通运输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实施“交通先行”工程,对“四好农村路”实行高位推动、高点定位、高度协同,一批批“四好农村路”相继建成,为全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提供了坚实的交通运输保障。六枝特区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安排部署、亲自谋划推动、亲自督促检查,确保了“四好农村路”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在农村公路规划建设上,打破传统思维,紧扣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一盘棋这个大局,紧密结合各乡镇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同特点、区位条件,把路网建设与农村公路沿线产业布局、村庄整治、历史文化、民族特色深度融合,农村公路不断成为“画廊路”“脱贫路”。

(二)完善体制机制。管理出效率,管理出生产力。管理,不仅关系到公路的使用寿命,而且还关系到人民群众出行的安全及路产、路权能否得到有效保护。对此,六枝特区充分发挥乡镇、部门在打好“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创建工作这场攻坚战的主体作用。六枝特区完善出台了《六枝特区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六枝特区农村公路建设资金使用监督管理办法》《六枝特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六枝特区农村客运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管理规定,为全区农村公路“建管养运”提供了制度保障。为切实落实政府主体责任,六枝特区全面推行农村公路“路长制”,出台了《六枝特区“路长制”实施方案》,由特区党委书记、政府区长和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分别任特区和乡(镇)一级路长,特区各副县级领导和乡(镇)副科级领导为特区和乡(镇)二级路长,村支书、村主任为村级路长,形成了“三级书记抓四好”的良好局面,各级路长成为“四好农村路”建设的得力管家。为了全面加强农村公路养护工作,六枝特区把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纳入本级政府财政预算。同时建立完善“县为主体、行业指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养护机制,全面落实桥梁工程师管护责任制,积极探索养护工程新材料、新工艺应用,运用彩色沥青铺设景区旅游公路,委托第三方专业检测机构采用专业设备对路况进行检测。设立乡(镇、街道)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站,落实2—3名交通专职管理人员。按照3—5公里配备1名养护人员的标准,配备养护人员。采取认养、领养、专业养护和乡村主导等多元化养护模式,深入开展养护扶贫,吸纳具备条件的贫困群众从事日常养护工作,增加贫困群众收入。同时,设立了村级交通管理站,实现了人员、资金、办公场所三到位。全区农村公路PQI(路面质量指数)达87.6%,优良中等路率达97%以上。

(三)运营带贫致富。六枝特区坚持农村公路“建管养运”一体化全面发展,打造产业路、旅游路、小康路、生态路、景观路。同时,以乡镇客运站为支点、招呼站为网络的农村客运体系基本形成,客车通运率达100%,推动了农村公路沿线农业园区、工业园区、旅游景区的快速发展,助力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穿峰越谷出深山,隧道桥涵景成篇。如今,一条条宽敞平坦的农村公路,延伸到广袤的沃野,通达到千家万户,穿山越岭,变成了农村经济发展的金山玉带。全方位多元化交通网络已全面形成,真正实现“修通一条公路、搞活一带流通、繁荣一地经济、富裕一方百姓”的目标,人民群众纷纷点赞,今非昔比啊!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