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生前口碑生后丰碑 让百姓铭记的“最美温州人”(4)

【案例】生前口碑生后丰碑 让百姓铭记的“最美温州人”(4)

鞠躬尽瘁求发展。作为农民的儿子,他们深深懂得“饮水思源、滴水之思,当以涌泉相报”的道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一定要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王青意和蔡福孜孜以求,夜以继日。顺溪流域防洪堤、霁山碑林、红楼修缮苏步青励志馆、220工程……王青意牵头组织实施的一系列民生工程不仅让家乡变美,增加了村集体收入,更让全村发展有了更深的底蕴。当 83岁的青湾村村民马素花家因“菲特”台风,房屋损毁,王青意和蔡福共同承诺帮忙修好房屋早已经兑现,老人感激零涕。正是他们始终把发展经济,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作为自己的施政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在百姓心中刻下了永远铭记的人性厚度!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在当前深入开展“反四风”的群众路线活动中,他们就如一面明镜,照射着党员干部的一言一行。以先进为榜样,“见贤思齐,自警、自省、自励”,方能构筑社会发展的正能量。

【启示与思考】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话一点都不假。如果按照“经济学理论”来“算计”这一事件的价值,显然温州两干部的见义勇为行为不值一提,因为最终的结果是救援者和被救者全部遇难。但是,简单的算术题已经无法“挖掘”这一事件的“核心价值”。有人总在纠结于当前的“世风日下”,我们从“最美温州人”——王青意、蔡福想的身上,很清晰地看到了我们这个社会的“世风日上”。

温州市委宣传部领导称赞他们是基层的好干部和好党员。他们的义举,看似瞬时的举动,却和他们平时心怀善念、一心为民密不可分。他们身上凝聚了基层党员干部的光辉品质。表彰是要弘扬他们见义勇为的正气,为温州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持和道德支撑。

翻阅报道,你会发现瞬间壮举的背后有着必然。36岁的王青意,6岁丧父,母亲改嫁,从小生活贫困。1997年大专毕业后参加工作。因工作出色,先后十余次获得省、市、县级荣誉、先进。去年,他刚被评为平阳县“最美乡镇干部”。52岁的蔡福想,2010年当选青湾村村主任。上任后,他带领青湾村硬化拓宽了3条机耕路,方便村民出行;负责修建了自来水工程,解决村民吃水难的问题;为村里修建了污水处理池,优化乡村环境。尽管家庭条件一般,但每次村里需要集资建设公用设施,总是慷慨解囊。他还是“模范老公”“光荣爸爸”。他不但将两而个女儿培养成浙大娇子,还在三个侄子遭逢双亲接连去世的变故后,主动担起责任,资助抚养他们成人。

正是这样两位硬铮铮来自基层的汉子,用日常的善行书写了群众“贴心人”的字眼;用生命的代价诠释了“温州人”的精神内核。

从他们的身上,不难领会到:“最美温州人”不仅仅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爱心,是一种为了责任、为了爱而舍生忘死的信念!

当前,全国各地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说到“照镜子”,“最美”温州干部就是一面神奇的镜子,照照它,就可以知道自己跟“德才兼备”的干部标准的不足和差距。因为有不足和差距,就应奋起直追。每一位干部都应该像王青意、蔡福想二位干部学习,学习他们深入基层,扎根基层,真正为人民服务的为民情怀,学习他们敬业、奉献、爱民的高尚精神,做一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好干部。每一位社会人也都应向“最美”温州干部学习,让爱永远传递下去,把爱洒满人间。

臧克家为纪念鲁迅所写的《有的人》一诗中说:“有的人已经死了,但他还活着;有的人还活着,但他已经死了”。“最美”温州干部成了臧克家笔下的前一种人,他们的英雄事迹永远激励着我们感恩社会,回报社会。逝者已逝,我们只有化悲痛为力量,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好,以告慰英雄的在天之灵。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