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合理配置公共产品。合理配置公共产品或者提供公共服务,关键在于确认公共产品或者公共服务的公共性。1997年世界银行发展报告指出,政府必须“集中精力”提供的公共产品主要有五类:一是为产权提供法律保护,确保其免受包括政府在内的任何主体的侵害;二是保持宽松、稳定、“非扭曲性”的政策环境,促进自由贸易和投资自由;三是科学合理地从事医疗卫生、教育和基础设施的公共投资活动;四是保护承受力差的阶层;五是保护自然环境。(31)在这五项公共物品中,前两项属于制度环境,它们不直接提供公共产品,却对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均衡性提供和配置具有决定性意义。后三项完全属于具有均衡性的公共产品,即通过制度环境直接进行均衡性配置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因此,在合理配置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中,关键在于为后三项提供均衡性的制度环境。其次,建构民主合作的配置机制,即通过政党、政府、市场、社会和个人合作,建立分配领域的民主合作机制。再次,通过建构平等的分配制度、规范分配体制和分配机制,提高公共产品的分配能力;最后,改变提供公共服务和分配公共产品的方式,从简单的行政命令和中央财政拨付,改为尽可能多地通过法律和市场等途径,从而建构一个均衡发展的社会,为中国现代国家建设提供动力。
注释:
①苏耀昌:《社会变迁与发展》,加利福尼亚塞奇出版公司,1990,第54页。
②(美)西尼尔·E. 布莱克:《比较现代化》,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年版,第5页。
③W. 茨阿伯夫:《现代化理论与社会发展的不同路向》,转自《国外社会科学》,1997年第4期。
④(美)艾伯特·赫西曼:《经济发展战略》,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58、56页。
⑤(美)艾伯特·赫西曼:《经济发展战略》,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58-59页。
⑥(美)艾伯特·赫西曼:《经济发展战略》,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45-46页。
⑦(美)艾伯特·赫西曼:《经济发展战略》,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55-56页。
⑧(美)艾伯特·赫西曼:《经济发展战略》,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66-167页。
⑨(美)艾伯特·赫西曼:《经济发展战略》,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67页。
⑩极化效应是由增长极演变而成的非均衡增长的体现,淋下效应是指发达的部门或地区对于不发达的部门或地区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刺激和带动作用。他们都用以证明非均衡发展的理论。
(11)孙中山先生认为民生主义“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故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又名共产主义,即是大同主义”。在孙中山先生看来,民生主义的目标就是建立人民富庶、社会公平、正义的社会主义,而实现的途径却是“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见孙中山:《三民主义》,长沙:岳麓书社,2000年版,第167页。
(12)《共产党在中国的使命》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党纲》,见《中共党史参考资料》(一),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273-274,279-280页。
(1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见《中共党史参考资料》(七),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18页。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