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逐步形成政府、市场和社会三者共治的局面
第二个核心要义,在转变政府职能的过程中间,要逐步形成政府、市场和社会三者共治的局面,形成社会治理主体的多元化。过去我们社会治理的主体只有一个政府,全能型政府,中国未来的改革要使人民群众真正享受到高质量的,良好的公共服务,光靠政府一家是不够的,我们必须发挥治理主体的多元化,特别是要调动市场和社会的积极性,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共治的国家治理现代化局面。
我们在讲治理的时候,政府是主体,但是未来的发展中我们要形成多元化的治理体系,为什么这样讲?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中国社会现在处于重大转型期,转型期就意味着中国社会进入风险社会,我们所面临的问题前所未有的复杂,我们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前所未有的艰巨。为什么说中国进入风险社会呢?主要有四大标志,我们的改革必须关注和研究现实这四大标志,因为我们改革的思路是来源于现实的,认识中国进入风险社会的四大标志,对于我们下一步安排好改革的工作至关重要。中国进入风险社会有四大标志,第一个就是政府作为社会治理的中心,威信在下降,政府的公信力在下降,这是一个事实。一旦政府的威信,政府的公信力在下降,政府的社会控制能力和社会治理能力都在下降。因此,我们说中国进入风险社会,这是一个根本性的标志,这一次三中全会我们提出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它的一个重要内涵就在于提高政府的公信力,通过政府职能转变,通过反对权力腐败,使我们政府的公信力大幅度提高,政府的公信力提高了,我们的控制能力和治理能力也会相对提高。第二个标志,现在我们国家出现了一些部门,一些地方公共机构有组织的不负责任现象,把国家利益部门化,部门利益个人化的现象比较严重,再加上现在一些腐败现象层出不穷,所以公共机构的责任能力在下降。如果公共机构的监管能力下降,社会矛盾、社会冲突就会大幅度增加,都有可能把我们带入风险社会。
第三个标志,现在我们出现了理论的不在状态和现实的不在场状况。大家都比较清楚,任何国家要发展必须有一整套能指导现实发展和未来发展的理论体系,但是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理论可以说不是很完善,资本主义体系是很成熟的了,有几百年了,我们的理论体系相对来说不是很成熟,因为我们社会主义发展的时间比较短,再加上我们理论研究的方式方法存在一定的问题。社会主义发展,理论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小平同志讲,改革开放,开放比改革更重要,只有开放了才能改革,解放思想就是开放,解放观念、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前两句话很重要,解放思想,正因为我们解放了思想,我们才能形成改革开放之后现在这样的大好局面,才能使中国经济、社会主义经济飞速发展,如果我们不解放思想,我们过去就认为市场是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不能搞市场,小平同志认识到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他认识到市场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成果,不但资本主义可以有市场,社会主义也可以有市场,因此我们打破了思想的进步,观念进步,我们才把市场作为社会主义体制的主要因素引进来,引进以后我们就取得了改革开放的巨大成果,这就是思想解放的威力。我认为,核心还是继续解放思想,如果说我们不解放思想,我们不认真研究中国社会主义的现实,不认真研究人类文明发展的成果,我们很难把人类文明发展的有益因素纳入社会主义体制,我们就很难使社会主义改革继续深化,这点很重要。
我们的理论不在状态,好多人自说自话,自我满足,这对我们社会主义发展是有害的,对于我们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是有害的,所以我们现在急需形成一套指导中国发展的,对中国未来十年,三十年,乃至五十年的发展有指导意义的理论体系。下一步,我们马克思主义者,我们社会主义者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形成社会主义在建设时期有益的指导理论,否则我们社会主义的发展前景,发展路径就不是很清楚,因为没有理论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没有思想的民族是一个没有未来的民族,因此我们中华民族要崛起,精神的崛起比物质的崛起更重要,所以说我们下一步的理论研究,全面深化改革理论研究,任务更重,我们能不能实现2020年的目标,能不能在2020年取得决定性的改革成果,应该理论先行。
还有现实的不在场,好多学者研究问题,他们没有把现实纳入自己的理论和试验之内,而是系统地把现实排除在理论和试验之外,他们不是通过现实的观察来研究问题,来形成自己的理论,而是看上面,看领导的眼色来研究问题,这是非常危险的。所以我发现我们好多人写文章,空洞教条,似是而非,不知道他想说什么,因为他眼盯着上面,有些学者不是研究现实,他是研究领导,看领导说什么了,有什么讲话,什么文章,自己在那儿发挥,把现实系统地排除在外,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态度。中国现在进入风险社会,它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我们理论创新不够,观念开放不够,现实琢磨不够,这是我们的大问题。所以下一步我们要全面深化改革,理论研究,现实关注非常重要,否则我们就会出现方向不明,路径不清,就会出问题。我个人一直强调,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三中全会非常重要的亮点,这个亮点就是使我们认识到国家治理要现代化,首先是一套理论,这是第三点。
第四个标志,主体意识对个体意识的崛起,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中国人,特别是80后、90后,他们的主体意识、个体意识在增强,主体意识和个体意识增强的一个社会后果就是社会的多样化,社会多样化的一个结果就是加大了社会治理的难度。在传统社会没有多元化,是高度一致性的社会,因此我们过去的治理方式可能还有效,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的今天,随着主体意识的崛起,我们变成多元化社会,你再用过去那种治理方式治理现代社会已经不行了。
3、市场起决定性作用
第二点,我想强调一下,这次会议在政府职能转变概念里面,我们有一个重要的一句话,叫市场起决定性的作用,和我刚才讲的政府、市场和社会共治,这个概念是一致的。过去我们提市场的基础性作用,现在我们提决定性作用,虽然差两个字,但是意义大不相同。为什么?我个人理解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市场起基础性的作用,还有不起基础性作用的因素,比如政府,因此我们为政府对市场的干预这句话留下了空间,必须改。第二个原因,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我们基本上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们在逐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是我们现在所遇到的问题从现实来看,主要是政府对市场的过度干预,使政府在资源配置过程中间,可以说起主导作用。我们这次明确提出,以后市场将起决定性作用,这是一个非常先锋的、前卫的、正确的表述。
这个表述就决定了,将来我们要建立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体制,我们主要通过市场来配置资源,民营企业发展空间在扩大,民营企业的投资领域在扩大,标志着政府的干预减少,这也是三中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亮点。我们说政府转变职能,我个人认为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东西,未来改革15大领域,60项具体方面,能不能改革到位,与政府职能转变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因为政府职能转变它涉及到,第一,限权、放权和分权问题;第二,涉及到政府、市场和社会共治的问题;第三,涉及到市场能不能在资源配置过程中间起决定性作用的问题,如果政府强行干预,决定性作用很难实现。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