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感兴趣不必强求
网友“蛙眼看天”:为人大的做法喝彩,某方面的专家不是全能战士,尊重个体,尊重教育,就是尊重人才,尊重未来!让学习成为爱好,不要成为负担,让人才有更多的时间去研究他们的专业。术业有专攻,我们需要高精尖导弹头,而不希望全部是全能的圆球。
网友“随风天翔”:语言教育,应该针对实际,合理进行配置,应将大学汉语、英语、法语、德语等语言课程均列为选修课程。同时,应开设国学、书法、国术、礼仪等课程,并以个人未来发展方向为基础因势利导。
网友“随风天翔”:语言教育,应该针对实际合理进行配置,应将大学汉语、英语、法语、德语等语言课程均列为选修课程。同时,应开设国学、书法、国术、礼仪等课程,并以个人未来发展方向为基础因势利导。
网友“湖蓝”:我们的教育缺乏个性化,每个学生都应该扬长避短,选择性学习。
网友“紫莘”:我比较赞赏外国的教育方式,国外也不是每一所大学的学生都学英语。汉语已经内化到我们的内心了,适当的学习是有必要的,有些人不感兴趣不必强求。
必修汉语比英语明智
网友“一根筋”:我们的母语变成鸡肋了吗?
网友“木日丝子立韦”:如果英语是必修,语文也应该是必修,一个民族连母语文化都不去学习,却那么疯狂学习外语,民族是不可能崛起的。
网友“上海遥望远方”:语文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课,汉语都没学好,还学什么英语?
网友“包王12138”:英语只是一种工具,有些人以后基本用不到,所以选修就好了。我们大多数人天天活在汉语的环境中,我觉得必修汉语比英语明智。
网友:“monkey”:现在太强化英语教育,孩子从小就开始补英语,外面的补习班也火爆得不行,我更加希望多多重视我们自己的文化。
人大回应汉语改选修质疑:并不等于弱化母语
近日,人民大学将大学汉语改为选修课,引发争议。该校相关负责人回应称,这是该校2013级本科生培养方案中的一环,并辅以系统配套改革,“并不等于弱化母语教育。”
“大学汉语课改是为了强化母语教育”
针对此次课改,有人质疑“是否会弱化母语教育”。“母语教育不只是大学语文,将大学汉语转为选修课,并不等于弱化母语教育。”中国人民大学教务处处长洪大用回应称,调研显示,大学汉语课程存在定位不清晰、师资不均衡等缺陷。
洪大用表示,对大学汉语进行课改,是为了强化大学母语教育,且以加强能力、满足学生差异化需求为主要目的。
洪大用称,大学汉语课改是该校本科人才培养路线图的内容之一,其实,还有一系列配套措施,“因为母语教育不只是一门课程能够承担的。”学校已初步确定,将改革后的大学汉语课纳入通识教育大讲堂课程群,由一门课变为几门课。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