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方观点
语文学习不能减弱,而是要加强
@怪萌妹儿在学习:大学四年的遗憾之一就是从没上过语文课,却把大把大把的时间用来考英语四六级证书。以至于语文文学知识太少,思想不能得到充实。
@爱幻想的风雪:自己国家的语言都不重视,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考虑的,国际化太超前了吧,还是慢一点吧,先打好母语的基础,才有实力和自信,不要让外国人说我们连汉语都说不好。
@晓泉:孔子学院已经开到世界各地,过些年不会由老外教吧。
@我想吃了:汉语作为我们的母语是国人最基本的知识,连自己祖国的文化都无法了解谈何人才?
@桃之夭夭:上学的时候大学语文是选修,虽然选了但印象不深;工作后,公司要塑造企业文化,开始全体员工学习国学,结合工作和与人交际,的确有帮助。所以语文不能减弱,反而要加强。
大河网网友“微微笑笑”:现在大家被网络、电子产品充斥生活,学学语文,可以给自己的心灵带来一片宁静。
金牌点评
大学语文不能“不食人间烟火”
大学是培养人文精神的地方,在讨论选修还是必修之前,应该想想现在的大学语文对将来学生踏入社会是否有帮助,如果是快餐式的死记硬背以及模式化的读后感,那就不如取消。
开设大学语文的目的,应该是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和语言表达组织能力,写论文时不至于词不达意,同时要选取中国古代经典选段,实现文化的传承。另外大学语文课程最好包括流行文学、影视等内容,与时代接轨。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大学语文应该因材施教,与学生的专业结合起来,不能再“不食人间烟火”。
大学语文何以被边缘化
选修与必修,并不是决定大学语文命运的分水岭。大学语文现今的尴尬地位,在某种程度上说明这一课程正在被大学学生所抛弃。而被抛弃的背后,却是浮躁功利的社会环境和枯燥乏味的教育教学方式。
众所周知,大学语文所传授的是一种内心修养,一种文化底蕴,以及看待事物所具备的人文眼光,它讲究的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可是,在浮躁功利的当下,许多人追求的并不是一种内在的修养与豁达,他们所看重的,是立竿见影的短期效应。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语文课所体现出来的内在气质,正无情地被这个按下快进键的社会消解。于是,语文课成了大学学生的休闲,语文课程的命运成了许多高校说不出来的痛。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