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一提法应当看作是重大理论创新和亮点,表明党对市场经济运行规律认识的深化,对中国市场经济健康发展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对中国经济增长会有怎样影响?笔者以为,未来五至十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会有所回落。但仍有持续增长的动力,特别是内需潜力巨大。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释放居民消费潜力,保持投资合理增长,扩大国内市场规模。”消费需求的进一步释放,有赖于中国整体改革,特别是经济体制改革。如果改革较为成功,支撑未来中国10年7%左右的中速增长是完全可能的。
中国居民消费正从生存消费向发展型消费转变
2012年,中国人均G D P已达到6166美元(人均38852人民币),进入到上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从我国的情况看,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正处在不断升级过程中:即由生活必需品到耐用消费品的升级;由私人产品到公共产品的需求升级。经过35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人民生活水平已从以温饱为目标的生存型阶段,全面进入以人的自身发展为目标的发展型新阶段。由主要追求温饱向教育、医疗等转变。在社会需求结构急剧变化的趋势下,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公共产品与服务的巨大需求与政府对公共产品与服务的提供有限性的矛盾日益突出。这一矛盾,实际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在新时期的一种表现形式。为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新一届政府大力推行“两个凡是”,即李克强总理2013年3月上任之初提出的,凡是市场能够做到的,交给市场;凡是社会能做到的,交给社会。该加强的宏观管理切实加强,把改善民生、加大公共产品供给、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作为政府的主要职责,就成了今后一段时期政府工作重中之重。而改善民生,加大公共产品与服务的供给,推动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变,对缓解上述矛盾,提升内需潜力具有重要作用。
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将使居民消费巨大潜力得以释放
中国目前居民收入差距之大引起了国人的普遍关注。以反映居民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为例,国家统计局2013年1月18日公布中国2012年基尼系数为0.474。国家统计局之所以公布这组数据,可能与2012年12月,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在京发布的数据有关。按照他们的调查,2010年中国家庭的基尼系数为0.61,大大高于0.44的全球平均水平。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共同富裕,推进社会领域制度创新,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如果改革到位和彻底,将使中国居民消费潜力得到足够释放,进而成为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增长最重要的引擎。
推进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关键在于落实。并且,收入分配问题是一个很综合性的问题,单兵突击式的改革已难以为继,需要全面改革方能保障和改善民生。需要深化行政体制、财税体制改革、社会保障体制、就业制度、教育体制、医疗卫生体制、国企、户籍等多方面的改革,需要推进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甚至政治体制改革,即通过综合措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才会起到实效。特别是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加强对公权力的制约,打击腐败,才能从根本上缓解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