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财税体制改革,也会对扩大内需起到重要作用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要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完善税收制度,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中国目前的财税体制问题较多,迫切需要进一步改革。以所得税为例,在现行所得税分类征收方式下,由于缺乏对多种形式的不合理或不合法收入有效的监管手段,致使出现了富人少交税、穷人和工薪阶层多交税的逆向再分配局面,助推了收入差距的扩大。此外,政府财政转移支付导向不明确,调节功能微弱,各级政府事权和财权范围模糊;转移支付形式繁多管理分散。所以,应当加强个人收入调节。做到依法治税,应收尽收,充分发挥个人所得税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
推进产权制度改革
我国目前收入分配格局,国家和企业分得多,居民分得少,是我国现有分配格局的最大特点。政府分配占比高,问题症结在于政府职能转变滞后,产权制度改革缓慢。为此,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完善产权保护制度”。这需要进一步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推进产权制度改革,深化资源价格改革,限制一些地方政府出卖资源的收益。是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
产权是关于财产的权利。由于我国要素市场不健全,要素的产权不明晰,使得各种要素的贡献不能完全按照公平的市场价值得到实现,产权利益扭曲。以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为例,由于“所有者虚位”和“政企不分”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真正解决。在建立了公司制的企业中,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之间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尚未真正形成。在企业产权制度不完备,缺乏有效监督制约制度的情况下,草率实行经营者股权激励等向少数经营者倾斜的分配方式,造成了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在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方面,由于土地产权问题没有解决,使得土地得不到合理配置和使用,还严重助长了政府批地过程中的权钱交易和徇私舞弊,使少数人中饱私囊,广大农民却不能从中受益。为此,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提出,“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
如果收入分配改革到位,将会极大提升我国居民消费率。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消费率相差近30个百分点。差距大,提升空间也就大。2008年中国内需市场规模只有美国的1/6,但到了2020年,预计将成为世界第一大市场,占全球消费总额的25%。这个分析的数字表明,未来10年,我国有望从投资生产大国转型为消费大国。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