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5)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5)

——基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与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相统一的视角分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从空想社会主义到科学的发展,从十月革命到苏东剧变,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到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不断得到丰富。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要放眼于经典作家的科学论断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衰得失,准确把握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而且还要着眼于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的总体进程,准确把握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这两个逻辑的辩证统一。

从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与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相统一的高度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必须首先科学认识改革开放前后既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两个历史时期。关于这两个时期的历史与逻辑关系,党的十八大报告作了明确阐释:“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这就是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开创与发展起来的,具有明确的时代主题与特色,但同时也是在新中国已经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进行了二十多年建设、探索的前提下开创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明确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与改革开放前的“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就此,习近平强调指出,虽然这两个历史时期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导、方针政策、实际工作上有很大差别,但两者决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对立的。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关于这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早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就曾指出:“从许多方面来说,现在我们还是把毛泽东同志已经提出、但是没有做的事情做起来,把他反对错了的改正过来,把他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今后相当长的时期,还是做这件事。当然,我们也有发展,而且还要继续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归结起来就是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更是一个具有根本意义的基础问题。科学回答这个问题的关键,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与时代特征结合起来,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九十多年来,正是因为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与时代特征相结合,才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如果说“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共同理论基点,那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是对这个根本性问题合乎规律的历史诠释和逻辑展开。

显然,以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就是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基础,而以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后的历史时期,则是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创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要旗帜鲜明地反对这两种错误倾向,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总体历史进程中,树立和巩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