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8)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8)

——基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与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相统一的视角分析

注释:

[1][5][8]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2页,第11页,第11页,第7页,第10页,第15页,第5页。

[2] 参见2013年1月6日《人民日报》。

[3][4]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3页,第373页。

[6] 《江泽民文选》人民出版社2006版第3卷第2页。

[7] 1935年12月,中国共产党在陕北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即瓦窑堡会议。会议通过了《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决议》分析了当时政治形势的基本特点,规定了党在新形势下的策略路线。在民族矛盾已上升为主要矛盾的情况下,《决议》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他应该大量吸收先进的工人雇农入党,造成党内的工人骨干。同时中国共产党又是全民族的先锋队,因此一切愿意为着共产党的主张而奋斗的人,不问他们的阶级出身如何,都可以加入共产党”。

[9] 胡鞍钢《论新时期的“十大关系”》,载于《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

[10] 参见1999年3月10日《人民日报》。

(作者单位:中共福建省委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