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君:为有清水入梦来(3)

曹君:为有清水入梦来(3)

核心提示:毛乌素沙漠干涸的躯体之上,有一渠清水蜿蜒在沙海中。这条渠的名字叫“盐环定”,是亚洲最大的人畜饮水工程,被当地老乡称作“生命大动脉”。渠水流经处,百里无人烟,只有散落在渠边的盐环定扬水12座泵站,日复一日与寂寞清苦为伴。自1990年与“盐环定”结缘,44岁的曹君把一生最好的年华都给了这弯渠水。在人迹罕至、信息闭塞的基层泵站工作久了,曹君显得拘谨、木讷,话不多,但零星的几句充满着对水利工作的热爱。

“老百姓认为我是管水的人,因为这份职业,我们特别受人尊敬。老乡家水窖空的时候、农田旱的时候,他们流露出来的那种眼神,让我觉得这份工作特别神圣。管水的人就像干旱带的救星,老乡们认为只要我们去了,水就到了,能给他们带来希望和财富。”

经过多年的努力,如今盐池老区人民家家户户都用上了自来水,但是很多泵站的职工却一直喝着渠水。工作23年,曹君换了8个泵站,喝渠水喝了23年。职工们将水存到水窖里,撒上一把消毒剂就直接饮用。有时候做饭来不及,直接从渠里打一桶水,稍稍沉淀一下就拿来做饭。“别人喝站上的水拉肚子,但我们的肠胃已经习惯了。”

在盐环定扬水管理处,曹君是个名副其实的“救火队长”,哪个泵站条件最艰苦、问题最集中、工作难度最大,他就会被调往哪里

在九泵站工作了两年,各项工作步入正轨,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去年2月,曹君又被紧急调往四泵站。接到调令后,曹君找到了管理处处长李克文。

李克文心想,可能是四泵站条件艰苦,曹君不愿意调过去。结果出乎李克文预料,这个只会把苦留给自己的人一开口便问:“是不是我的工作有哪里没做好?”

李克文告诉他:“四泵站综合考评成绩连续几年排在全处基层单位后三位,职工人心不稳,工作没起色。派你去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希望你把那里的工作好好抓一抓。”

打消了心中的疑虑,曹君愉快地接受了任务。仅仅一年多时间,四泵站在他的带动下,各项工作都赶超到前面,今年上半年的综合考核中跃至前三名。

长期坚守在信息闭塞、交通不便的沙漠腹地,让曹君不太善于表达。这个不爱说话的人,把闲下来的光阴都交给了泵站边的土地,养鸡养鱼,种瓜种菜,不多的几亩地,被他侍弄得有模有样,绿树环绕,蔬菜满园,果树成行。

他的办公室门后,长期放着一把铁锹。站上的职工经常看见曹君带着草帽、扛着铁锹到田里劳动,大家都说:“你这个站长,一点也不像个干部,倒像是个农民。”还有职工笑他:“整天看你在地里刨,地里能刨出金子来?”

一把铁锹叫醒春天。工人们慢慢发现,老曹的汗水让每天的伙食有了亮点,韭菜、小白菜,西红柿、黄瓜、茄子……进入夏季,各色蔬菜几乎不重样地走上了工人们的餐桌。

曹君没什么架子,手底下二十多号人,没人叫他曹站长,都叫他老曹,他也乐呵呵接受。为了进出方便,曹君买了一辆二手面包车。站上每一个工人都坐过他的车上下班,大家都说:“老曹的私车都成了公车了。”

老曹的办公室很简单,一张桌子,一张床,一个书柜,一台电脑。床底下,整齐摆着很多破胶鞋。站上的职工都知道,老曹一年最少穿坏三双鞋。这些鞋磨损最多的是顶部和脚掌部,那是经年累月查隐患、找缺陷、种瓜菜劳作留下的印记。

在一个老乡家的中堂,曹君看到这样一副对联:“黄河水甜,共产党好。”“那副对联,比多少证书都让人激动。”曹君说,“这辈子,值了。”

每次进了沙漠,再出来就是一两个月以后,一年里有一大半时间离开家,抛家舍业,孩子、老人都照顾不上。曹君说:“进山的时候刚种麦子,再回家的时候麦子已经长到膝盖了。”“在站上久了,一到川区,看到麦田、看到农庄,仿佛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有种时空错位的感觉。”

1992年,刚刚参加工作两年的曹君向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1994年,曹君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么多年,一直践行模范带头作用的曹君得了一大箱子荣誉证书。女儿曹梦瑄经常帮父亲整理这些证书,慢慢爱上了父亲的职业。

那一年,曹君作为水利系统先进典型在吴忠人民会堂演讲,身披绶带、胸配红花的曹君坐在主席台上,报告会开始后,妻子党丽娟带着女儿悄悄走进会场,从后排看到了曹君的形象。回家后,女儿告诉父亲:“爸爸,你戴着大红花,真好。”

今年高考,女儿考出了522分的好成绩,填报志愿时,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系与河海大学水利系之间,女儿选择了后者。

责任编辑:姜波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