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月之后,“××奶粉事件”正式爆发。
9月20日,国家免费筛查政策出台,北京儿童医院成了首要阵地。每天前来筛查的患者从原来的数百人增至两三千人,把医院挤得水泄不通。不管吃不吃奶粉的,吃的是不是问题奶粉的,以及已经上学的,甚至连大人都来了。面对增长了近十倍的患儿,医院设备和B超医生严重不足,市卫生局紧急调配20多台仪器和40多名医生前来支援。贾立群立即行动,协调人员、找房子、收机器、铺线路、定流程、贴标识、安装、调试……一切准备就绪时已是凌晨3点。
上午8点,20多台超声机准时开启。筛查地点是门诊楼一层刚被搬空的两间旧急诊观察室,每间数百平方米,各摆20张床,每张床还要配备一张桌子两把椅子一个桶。两名北京儿童医院的B超医生负责巡查,被戏称为“看场子的”。已经连轴转了三天的贾立群也没能休息,他必须总揽全局,对每天的疑难病例和筛查结果逐一核实,以免漏诊误诊。与此同时,日常的B超检查还要继续做,贾立群一刻都歇不下来。那段时间北京儿童医院每晚都灯火通明,晚11点结束时贾立群让大家乘出租回家,结果连出租车都很难叫到。
在贾立群及其团队的努力下,最终完成了3万多例患者的筛查,查出905例肾结石患者,76人住院治疗。事实上,贾立群他们完成的不仅仅是3万多例筛查,而且及时化解了3万多个家庭的幸福危机和社会信任危机。
筛查本来只针对三聚氰胺奶粉所致肾结石,但贾立群不允许自己放过一个疾病特征。有些患儿没有结石,却查出了其他疾病:480多例肾脏畸形、180多例恶性肿瘤。有些恶性肿瘤隐蔽性很强,一般要到三四期才能发现,但贾立群却在一二期就发现了,为患儿提供了最佳治疗时机,这些患儿家长流着泪表示感谢。
24小时听班的“缝兜大夫”
大冬天孩子脚上却只穿袜子没穿鞋,同事问他怎么回事,贾立群从书包里拿出鞋来——车上人多,怕孩子鞋上的脏土蹭到别人身上。
自1987年起,贾立群一直住在医院的职工宿舍楼里,与医院只有一墙之隔,房屋的使用面积只有43平方米。当初与贾立群一起分房的职工,早已搬进宽敞明亮的大房子;但贾立群怕自己住远了,医院找他无法及时赶到。
周六日、节假日和夜间,医院的中层干部都有行政值班任务,每班两人,被戏称为“代理院长”。值班时贾立群晚上基本休息不了,这是所有与贾立群一起值班的中层干部的感觉。而在值班制度之外,还有听班制度。值班容易理解,所谓“听班”,就是“二线值班”——您该回家回家,该吃饭睡觉吃饭睡觉,但别出远门,随时待命,一旦有突发事件,招之即来。值班一般一个人每月轮上一次,最多两次。但贾立群不然,他除了值班之外,还要一年365天全天候随时听班。
早在B超科“三班倒”之前,加班对贾立群来说就是常态。暑期是北京儿童医院的就诊高峰,各科室医生都忙,B超检查同样如此,忙到午夜时分也是常事。但再晚也还算是白班——夜间怎么办?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