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贾立群牌B超”(6)

北京日报:“贾立群牌B超”(6)

核心提示:多年来,贾立群经常收到家长送来的感谢信和锦旗,也得到过不少荣誉,只是大多不为公众所知。但近几年来,荣誉似乎突然爆发了,贾立群先后获得了“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个人”、北京市“群众心目中的好党员”、“北京市先进工作者”等诸多称号,2013年贾立群荣获“首都十大健康卫士”和“首都道德模范”荣誉称号,并当选为“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
面对这些纷至沓来的荣誉,贾立群非常淡定。他仍旧像以前一样继续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仍旧像以前一样平静而忙碌地生活。

20世纪90年代初,一名河北大厂的4个月女婴来到北京儿童医院。她生下来肚子就大,就诊时腹部高度隆起,好似一个球,肚皮被撑得发亮,一条条静脉清晰可见。贾立群见孩子病情危重,就加班为她做了检查,发现腹内有一个巨大肿瘤。可是贾立群反复探查就是找不到右肾——肿瘤挤走了肠子,而肠子里又充满气体,严重影响观察;又不能让婴儿俯卧,她平躺着张着嘴都喘不过气来,俯卧呼吸就更困难了。半个小时过去了,右肾依旧找不到。最后贾立群让孩子趴着,让妈妈托住患儿的肩膀和大腿,孩子整个悬空,终于从后背发现了右肾——它被肿瘤压成“扁片”,被推移横置于右膈下。这下就排除了肿瘤来自右肾的担心,并确诊为畸胎瘤。这个畸胎瘤实在太大了:两侧紧贴左右腹壁,上边直顶剑突,下缘达耻骨联合,有如婴儿头大小——需要马上住院手术,可手足无措的家长一时慌了,贾立群一边安慰一边帮忙挂号和联系住院。孩子出院时,家长将1000元钱塞给贾立群。他却婉言拒绝:我是医生,这是我应该做的。孩子看病需要钱,这钱你留着吧。

家长的“盛情”让贾立群十分头疼。拒绝,再给;再拒绝,硬给;再拒绝,直接塞进白大褂口袋。这么三拉两扯,耽误工夫不说,口袋总是被屡屡撕烂。2006年的一天,一名患儿家长非要把2000元钱塞进贾立群白大褂的口袋,钱推掉了,但一只兜却被扯破了,吊在那里非常难看。无奈之下,贾立群干脆把白大褂下面的两个口袋拆了下来。拆下来也麻烦,贾立群穿着没口袋的白大褂,怎么看怎么像厨房大师傅,再说医院对着装也有要求,总不好擅改样式。贾立群只好请同事王景丽把两个兜又缝上了,但这次把下面的口袋全都缝死,缝线在兜口下2厘米处,从外表上看和没缝一样。再有人往贾立群兜里塞钱,塞不进去,贾立群就告诉他:兜缝着呢。为此贾立群被称为“缝兜大夫”。

当然,作为一名医生,仅仅有医德是不够的,还必须是业务精深。但贾立群还在追求更高的层次,那就是不断地钻研与探索。

贾立群很爱琢磨,从小时候装收音机起就是如此。据说贾立群一天只睡三四个小时,经常通宵研读学术期刊,以印证自己在实践中获得的经验。B超医生王玉也是贾立群非常器重的年轻人,与贾立群接触很多,他认为贾立群最高兴的时候就是:一个疑难病,大家都没想到,他突然灵机一动:会不会是这个?最后手术证实了,确实是这个——那就是他最高兴的时候。

一位旅法华侨曾带患病的孩子前来就诊,此前法国医生的诊断是肾母细胞瘤。贾立群做了两次检查,总觉得诊断有问题。在手术的前一个晚上,贾立群又给患儿做了第三次检查,最终推翻了肾母细胞瘤的诊断,确诊为神经母细胞瘤——第二天的手术证实了他的诊断。还有一次,一名医生接诊了一名仅出生23天的患儿,申请单上的症状是严重呕吐,连胆汁都吐出来了——这是典型的上消化道梗阻症状。再看B超图像,一个肿物把肠腔彻底堵死。这位医生的第一反应是肠道息肉,一种最常见的儿童肠道占位性疾病,但兹事体大,这位医生不敢擅断,把诊断报告交给贾立群审核。贾立群感觉不对:不像是肠道息肉那么简单。贾立群又给患儿做了一次B超,随着探头移动,贾立群的表情渐渐严肃起来:肠道恶性肿瘤。病理结果出来后,果然与贾立群的诊断一致:绒癌,一种源自胎盘的恶性肿瘤。根据医生提示,患儿母亲也做了检查,发现体内也有绒癌——这例世界罕见、国内惟一的母婴“绒癌”转移病例,在贾立群手下得到了准确诊断。

责任编辑:姜波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