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2020全覆盖”的量化预测:混合型统账结合的前途
1、2020年建立覆盖城乡社保体系的量化概念
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首次提出了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十七大报告中再次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作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温家宝总理在第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出“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
因此,有必要对“2020全覆盖”这个概念进行一个量化测算,旨在为社保制度的改革与完善设定一个具体的“2020目标”。经测算,“混合型”统账结合制度下“2020全覆盖”和“2020目标”的数量概念如下:到2020年,全国城乡人口约为13.94亿,其中城镇人口8.37亿(城镇化率60%),城镇劳动年龄人口约为6.05亿(15—64岁),城镇经济活动人口为4.2亿(按照劳动参与率为70%计算),城镇就业人口为4.06亿(按登记失业率4%计算),据此推算出:混合型统账结合覆盖人口总计为7.5亿人,其中退休金领取者1.34亿(城镇0.64亿,农村0.7亿),缴费者6.16亿(城镇3.58亿,农村2.57亿),即制度赡养比是1:4.6。社会养老金覆盖人口总计为1.57亿(城镇0.55亿,农村1.02亿),实现了65岁以上人口全覆盖的目标(大约女性0.83亿,男性0.74亿)。上述养老保险覆盖的7.5亿再加上社会养老金的覆盖人口合计为8.37亿人(除去0.7亿农村重复人口,他们既领取退休金,也领取社会养老金),占总人口60%――这就是我国“2020全覆盖”概念的量化含意。如果再加上低保和五保户等,总覆盖人口将为8.66亿,占总人口的62%(见图4)。
上述社会保险覆盖的人口和社会保障大概念下的覆盖人口比例,符合国际上通行的测算方法,可被看作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实现了十七大提出的“老有所养”原则的社保体系的路线图或制度目标。
仅就“养老保险”来说,截至到2007年底,全国覆盖人口为2.52亿(城镇2.01亿,农村0.51亿)。这个数字仅是2020目标的34%;如果加上“养老保障”,差距就更大了。所以,扩大覆盖面的任务还很艰巨。
2、“混合型”统账结合的前途
现收现付制的致命弱点在于不能适应老龄化社会的现状。在世界各国从现收现付制向积累制过渡的社保改革进程中,转型成本是难以克服的最大困难,于是,名义账户制便应运而生,其优势在于它有助于削减转型成本,减少过渡进程中的经济、政治和社会风险。其中,经济风险是指转型成本无法“分散”和“消化”到年龄跨度很宽的一个时段里,政治风险是指不能兑现未来收益的承诺,社会风险是指无力及时调整政策以适应人口结构的变化。
“混合型”统账结合利用名义账户制的基本原理,其重要价值在于,它可以在养老制度的转型初期首先增加制度收入,一边逐渐解决成本问题,一边保证每一代人的福利都不会受到影响,然后择机完成转型;否则,如果从现收现付制一步走向完全积累制或部分积累制,必然以牺牲一代人的福利水平为代价,或支付天文数字的转型成本。
对“混合型”统账结合2009-2070年的长期测算显示,良好的制度可持续性使其能逐渐解决转型成本,也能应对老龄化社会的挑战,因而它可以作为中国养老制度改革的战略新思路。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