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作为社会的基本单元,是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平台,也是社会公众获取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场所。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乡居民对社区公共服务的需求日益凸现,对社区公共服务要求的标准也不断提高,社区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否满足百姓需求直接关系民生、关系社会和谐稳定。
社区公共服务主要指为了满足社区成员需求而由政府直接提供或引导社会力量提供的社区服务项目或服务设施。为了准确把握北京在这方面的情况,我们采用计算机辅助电话调查方式(CATI),对全市1228户在本市社区居住半年以上、18周岁以上的城乡居民开展了调查。调查中,社区公共服务主要包含卫生和计划生育、文化体育教育、安全、环境美化、便利、就业和社会保障等7大类23项具体服务。
从供给看,内容丰富但不同项目之间差距较大
调查结果显示,北京提供的社区公共服务虽然在内容上与时俱进,基本实现了社区公共服务均等化,但公共服务项目提供的程度差距较大,供给水平仍有提升空间。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稳步推进,我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人们更多地从“单位人”变为“社会人”,对社区的需求也应运而生。2000年和2006年,我国先后出台了《关于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和《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的意见》,社区建设进入了全面发展阶段。社区公共服务作为社区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亦与时俱进,取得了积极进展,最显著的表现就是公共服务的内容不断丰富和发展。从最初的仅能提供社区治安、医疗和就业等基本保障服务到更加关注全体社区居民生活的舒适性和便利性,提供绿化美化服务、便民商务服务;再到为满足居民精神需求而开展的形式多样的社区文体活动、教育培训活动等,社区公共服务已经覆盖了居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各个领域。尤其是随着信息化的推广和普及,网络信息服务的覆盖率迅速增长,已成为社区公共服务的新亮点。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