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践行群众路线要有群众思维

[光明日报]践行群众路线要有群众思维

核心提示:群众思维,即想问题办事情要以群众为念,要站在群众的立场,切实维护发展群众利益,充分听取群众意见,体现群众意见的一种思想模式,它具有一定的思维定势,对人的言行、性格和心态产生引导性和调节性的作用。惟有如此,才能真正践行群众路线,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才能紧紧依靠群众,圆中国梦走复兴路。

群众思维,即想问题办事情要以群众为念,要站在群众的立场,切实维护发展群众利益,充分听取群众意见,体现群众意见的一种思想模式,它具有一定的思维定势,对人的言行、性格和心态产生引导性和调节性的作用。时下,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全国上下深入有效开展,深得群众赞誉,但仍有个别地方的个别基层领导干部,其思想行为与践行群众路线格格不入,甚或悖谬而行,以“活动活动,活活动动”为指导思想,以“灵活机动”的方式,隔靴搔痒的做法“积极”应对教育实践活动,以“浅行”应对“践行”,以“务虚”替代“务实”。表面来看,他们也曾进基层、上一线,也曾“访贫问苦”、“嘘寒问暖”,也曾“问政于民,问需于民”,但仅仅限于访访问问,访访问问之后便没了下文,可谓“一‘访’而过”,一问了之。诸如此类浮于表面的“浅行”群众路线,都是缺少群众思维的充分表现。

既如此,作为领导干部,我们如何在平常工作中养成群众思维,让群众思维成为我们的一种思维定势,成为我们统领各项工作的行动指南?笔者认为,除了要深入研读我党的先进理论外,突出三个群众性很有必要。

一是要在干部选任中突出群众性。干部,特别是一线干部的选任,一线群众最有说话权。一线干部长期工作在一线,服务于一线,干部在思想认识上是否有群众观念,是否有公仆意识,群众感悟最深;干部驾驭全局、协调统筹等工作能力的强弱,群众体会最深;干部工作作风是否过硬,是浮于表面的“水上飘”还是深入底层的“潜水艇”?是图形式走过场,还是动真格求实效?群众看得最透;干部是真正溶入群众,甘为公仆,还是游离于群众,高高在上?群众判断最准。因此,在干部选任上,我们一定要突出群众的参与权、话语权、选任权,试行群众举荐,公开选任的干部选拔任用模式,最大限度地突出群众意愿,让真心实意为群众办事,扎扎实实为群众办事,确确实实办得成事的的基层干部,在群众的举荐中脱颖而出,委以重任。让那些作风虚浮,好大喜功,群众观念淡薄,唯我唯上思想严重的官僚、投机分子永无提拔重用之日。

二是要在政绩考核中突出群众性。考察一个干部的优劣,要看他的政绩,而考核一个干部的政绩一定要看其工作的实际成效,那种自吹自擂的自述政绩,单位同事“互吹互擂”的所谓政绩,仅作参考,或干脆弃之一旁,不予采纳。一定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从群众的口碑中听政绩,从看得见摸得着的办事成效中看政绩,组织考核部门,一定要擦亮眼睛,想方设法挤出政绩中的形式主义“水分”,不能只看领导干部为民干了多少事,还要细看这位领导干部为民谋了多少利,事情干得再多,如果只是止于表面,流于形式,表面干得轰轰烈,摊子铺得大,项目上得多,实则劳民伤财,百无一用,如此干事,不干也罢。如果真正俯下身去,以民为本,瞄准一两个利民惠民项目,真抓实干,干出成效,继而以点带面,扎实铺开,谋求群众利益的最大化,这才是真正的政绩——执政利民之绩。

三是要在谋事决策中突出群众性。我们的基层干部在做规划,做决策时,一定要充分考虑群众因素,最大限度地让群众参与其中,充分体现群众的主人翁地位,有同志说,相对群众来说,干部思想觉悟高,知识水平高,协调统筹能力强,在谋事决策上就应该由干部做主。殊不知,许多的远见卓识都来于人民群众,古有躬耕陇亩的诸葛亮,将兵多多益善的韩信,今有诸多叱咤风云的商界精英,他们虽出身于市井民间,但因为他们大都专注于某事,因而多有意想不到之谋略,无怪乎毛泽东以诗为赞: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群众生于斯,长于斯,世代繁衍于斯,没有任何人比他们更专注于自身的生存发展,因而,他们在谋事决策上一定会有诸多精辟见解。我们在谋事决策上一定要参考群众意见,突出群众性,这样,才能在谋事决策上真正体现以民为主的民主二字,才能减少谋事决策上的失误。再者,就算是干部见多识广,谋事英明,决策科学,但若离开了群众的参与,得不到群众的支持,那谋划只能是嘴上谋谋,纸上划划,决策只能是定在会上,挂在墙上,很难付诸实施。若某些官僚主义者,硬要以长官意志办事,抛却民主,“霸王硬上弓”势必遭到群众反对,甚而激起民愤,引发群体性事件,终致事与愿违,适得其反。既如此,那么怎样才能在谋事决策上突出群众性呢?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严格责任追究制,让那些撇开群众,独断专行的独裁者,在决策失误造成群众利益、国家利益不同程度受损时,应毫不留情地追究其相应责任。当然,对一些经过广泛论证,多方考察、深入调研,证明为切实可行的决策,群众不理解不支持的,我们要积极引导,多做解释说服工作,必要时可带领群众到先进地区、示范地区参观学习,以求得群众的广泛支持,最大限度地体现出谋事决策的群众性。

总之,我们一定要积极养成群众思维。惟有如此,才能真正践行群众路线,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才能紧紧依靠群众,圆中国梦走复兴路。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