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伦理转变。从整体上讲,在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中国共产党人是按照信念伦理行事的理想主义者③,对理想的坚持取得过辉煌成功,也得到过令人沮丧的失败。在沉痛教训面前,改革开放之后的中国共产党逐步趋向按照责任伦理行事,从而走向了从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的历史进程。执政伦理的转变使得中国共产党更加灵活务实,领导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创造了经济增长的奇迹,积累了丰厚的物质财富,中国也变成一个更加多元、更具包容性的社会。但其负面后果也日益显现:党的道德形象日益模糊,意识形态作用弱化、话语权丢失、社会上各种学说盛行、党的政治引导作用难以发挥,整个社会包括很多党员价值观混乱、道德滑坡等等。这些问题威胁到中国共产党贯彻自身意图的能力,威胁到国家稳定和发展大局。改革开放后中国的成就、问题与责任伦理的优点、缺陷之间的高度同构揭示了这些问题与党的执政伦理取向有着直接的联系。
对中国共产党执政伦理的反思
正是意识到道德价值领域问题的严重性,从2006年开始,中国共产党就不断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断吸纳和提炼一些具有一定群众基础的价值观,希望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重建社会的道德体系。但社会舆论的焦点集中在中国共产党和广大中共党员身上,中国共产党必须首先努力弥补责任伦理取向的负面后果,重建自身的道德形象,才能要求和引导社会解决道德问题。
清晰论述自身执政伦理取向。要重建道德形象,首先要向全社会清晰地传递自身的执政伦理。我国近年来在与西方的意识形态斗争中也处于不利地位,西方向我们推销价值观的同时,都辅以信念伦理的传播。以民主为例,西方在向全世界进行“民主”外交时,要求各个国家照搬西方的民主制度,并宣称只要实行了彻底的民主,什么问题都可以得到解决,甚至可以快速达到西方的生活水平。
而作为长期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来说,不可能把责任推到这些因素上。中国共产党要保证整个国家的平稳快速发展,就必须平衡各方利益,尊重不同的价值诉求,向全体人民负责,因此必然要按照责任伦理的要求行事。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在某些时候为了某个目的打破某些道德规范。中国共产党应该清晰地说明自身的执政伦理,通过自身执政成果,通过与其他国家的比较来反击西方意识形态的攻势。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