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二,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相辅相成,内在统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特点之一。而《高文》只强调减少国家对市场的干预,对宏观调控一字未提。在资本主义国家,视情况需要也或多或少出现过政府对市场的调节,但在性质上同我国的宏观调控有明显的区别。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端于邓小平南巡讲话提出的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前的一次重要讲话中曾提到党内对计划与市场的关系有几种不同的提法。“我个人的看法,比较倾向于使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个提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也就是有计划的市场经济。社会主义经济从一开始就是有计划的,这在人们的脑子里和认识上一直是清楚的,不会因为提法中不出现‘有计划’三个字,就发生是不是取消了计划性的疑问。”后来党的十四大正式决定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改革的目标。1993年江泽民同志在十四届三中全会的讲话中进一步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国家宏观调控和市场机制的作用,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二者是统一的,是相辅相成的,相互促进的。”此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实践中积累的经验日益成熟,但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的内在统一性并没有改变。胡锦涛同志2004年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说:“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是相辅相成的。我们自始至终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同时要根据不断变化的经济运行情况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两者都是不可缺的。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要注意克服市场本身的缺陷。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要自觉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只有正确处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和加强宏观调控的关系,才能既保持经济发展的活力,又保持经济运行的平稳,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十八大”报告在讲到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时,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加强宏观调控目标和政策手段机制化建设。”《高文》不仅无视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的内在统一,反而在全文一开始就批评所谓“中国模式”。何谓“中国模式”,《高文》说是“强调政府行政主导,而且主张用模式固化下来。”应该注意到批评所谓“中国模式”真正的用意何在。张维迎教授曾说过:“‘中国模式论’者认为中国的经济奇迹来自独特的‘中国模式’,其基本特点是,强大的政府干预和国有经济主导,完全不同于英美等西方发达国家走过的道路,不同于‘华盛顿共识’所主张的自由竞争和私有企业制度”,“在改革30年后,凯恩斯主义不仅成为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指导思想,而且指引了中国‘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制定,中国开始了事实上的‘国进民退’浪潮,改革的进程开始逆转。”《高文》不提宏观调控而着力批判“中国模式”,其基本精神是与张维迎等人相呼应的。
其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以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为基础的。因此,作为公有制核心的国有经济、国有企业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地位是必然的。而《高文》在“坚持国有经济的正确定位不动摇”这个小标题下,用了很大篇幅实际上意在贬低国有经济的地位,这也是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背道而驰的。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