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改革理论三个关键词(2)

习近平总书记改革理论三个关键词(2)

改革为了人民,就必须从民众最期盼的领域改起。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共中央于2013年11月22日在中南海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就今年经济形势和明年经济工作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的意见和建议。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说:“改革要从群众最期盼的领域改起,从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改起,让全社会感受到改革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成果,最大限度凝聚改革正能量。要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积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全力做好改善民生工作,加大空气污染防治力度,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关注民生是人民性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时时处处关怀着民生。这都表明,总书记和人民心连心。同时也表明,中国共产党永远与人民心连心。

持久性改革理论

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少场合谈过:“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这就是说,改革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即“持久性”。这也表明,革命难,改革也难,改革攻坚更难乎其难。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了二十八年,取得了伟大胜利,成立了新中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经济体制改革,进行了三十五年,已经取得巨大成就,改革释放的能量促进了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三十多年,同时也促进了世界经济增长。这早已是世界共识。改革初期出生的人,都逐步跨入中年了,但大家都感觉到改革的任务远远没有完成,好像是越改事情越多,愈改愈难。“改革没有完成时”,其实正表明了改革的艰巨性。

充分认识了改革的持久性和艰巨性,就必须下定决心将改革进行到底。一个个短期性、眼前性的问题的不断解决,就完成了长期性的艰巨任务。改革的长期性、艰巨性与持久性是有机统一的。毛泽东在抗日战争初期写过一本书,叫做《论持久战》,即对日本侵略者的“持久性抗战”。当时觉得抗战多长、多难呀!这个持久战打了八年,终于把日本鬼子赶跑了。而我国的改革进行了三十五年,仍然处在“进行时”。“艰巨性”是由“任重”和“道远”构成的,改革比抗日战争的时间还要长、还要持久,是因为改革的任务非常艰巨,而且矛盾更加错综复杂。一个任务完成了,又会生出新的任务来。

改革,有时候是无奈之举,但不改又不行,不改就解决不了问题。为了发展,为了人民幸福和社会福祉,就有了“倒逼式改革”。改革开放三十五年来,有许多改革都是倒逼出来的,“倒逼式改革”是涉险滩改革,是啃硬骨头改革,是打攻坚战的改革。正是这些改革,不断把社会推向前进,不断把人民送上富裕幸福之路。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