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绿色交通疏堵治霾 德国巴符州经验值得借鉴(3)

摘要:绿色交通也被称为可持续交通,即通过更节能、更节省空间,体现健康生活方式的交通模式取代长期以来以私人机动车为主导的交通系统,泛指对环境影响较小的各种交通模式。

巴符州经验可为中国镜鉴

巴符州的经验表明,绿色低碳的可持续交通体系有利于优化城市交通结构,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雾霾频繁侵袭,更凸显出中国建立绿色交通体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今年8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提出加快新能源汽车技术攻关和示范推广。

北京汽车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林逸说,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与国外水平相当,但也面临一些难题。比如,大城市电动汽车数量少导致供电线路和充电桩用地难以规划,而缺少充电桩又必然阻碍电动汽车推广。

林逸认为,可通过立法促进充电桩建设,电动汽车市场达到一定规模之后将倒逼建筑开发商建设充电桩,形成良性循环。

与此同时,面对交通拥堵等顽疾,中国多数城市仍然依靠增加道路供给或提高私家车使用成本来解决。对此,中国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环境资源所所长徐洪磊说,城市交通的高效顺畅,很大程度上依赖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在北京,由“睡城”而产生的大规模长距离通勤和交通资源双向使用不均衡,就是城市规划不当引发拥堵的典型例子。

他表示,如果不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的科学性,按照目前中国城市规模快速扩张和机动化的发展趋势,未来极有可能面临“无城不堵”的困境。

事实上,绿色交通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文化问题。尽管中国已经实施了公交周、无车日等活动,但绿色出行远未深入人心。一些人认为绿色出行只适合低收入人群,一些人虽然愿意绿色出行,却受客观条件限制而作罢。

应当看到,环境保护是系统工程,建立绿色交通体系只是其中一部分。作为普通老百姓,如果说能为治霾做点什么,最简单的莫过于选择绿色出行。(完)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