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雾霾几乎席卷了半个中国。与此同时,继上海和北京之后,天津市政府于12月15日宣布启动机动车“限购+限行”政策,以达到“控量、防堵、治霾”的目的,然而这一政策效果如何再次引发社会关注。
有专家认为,梳理过去几年的情况发现,已限号的城市治堵抗霾效果并不理想。很多发达国家的汽车保有量远超我国,但是交通状况与大气环境相比之下则要好得多,究其原因,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交通体系是其解决问题的成功之道。
在这一领域,德国西南部工业重镇巴登—符腾堡州堪称先行者。该州大力倡导的可持续交通发展或许可以给“十面霾伏”之下的中国城市带来一些启发。
高投入发展绿色交通
绿色交通也被称为可持续交通,即通过更节能、更节省空间,体现健康生活方式的交通模式取代长期以来以私人机动车为主导的交通系统,泛指对环境影响较小的各种交通模式。
巴符州是德国经济实力最雄厚的地区之一。走在巴符州首府斯图加特市中心,没有城市的喧哗和嘈杂,仿佛漫步在宁静闲适的小镇。这就要部分归功于巴符州的可持续交通建设。
巴符州可持续交通发展司司长约尔格·卢曼告诉记者,巴符州可持续交通的特点是有利于气候、环境及健康,价格低廉,能有效利用城市空间。巴符州60%的交通建设资金用于发展公共交通等绿色交通方式,40%用于道路建设。
公共交通方面,巴符州制定透明合理的公交定价体系,提供实时运营信息,注重交通方式间的有机衔接。改善步行道,制定自行车交通规则等措施则帮助自行车和步行交通重拾活力。
道路利用方面,借助智能管理技术,巴符州设置潮汐车道,在部分高速路入口安装红绿灯使车辆批量进入,在桥梁和隧道下安装传感器监测车流量和可视距离,据此设定最优限速。
其他提高道路使用效率的方式包括鼓励汽车共享和拼车。汽车共享是指租车公司在市中心提供的自助租车服务。卢曼说,市区每一辆共享汽车可替代6至10辆私家车。
斯图加特被誉为德国电动汽车橱窗。戴姆勒子公司Car2Go企业沟通经理安德里亚斯·莱奥说,该公司在斯图加特市区投入400多辆电动Smart汽车提供汽车共享服务,仅半年用户已达1.8万,约占市区居民的3.6%。
(图为巴符州金融与经济部的官员在演示乘坐Car2go电动车)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