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以交通“先行” 为幸福“开路”

北京:以交通“先行” 为幸福“开路”

XxjpsgC007112_20241005_PEPFN0A001

2024年10月5日,在北京昌平区回龙观西大街地下 ,中铁二十二局集团的工作人员在巡检。新华社记者 邢广利 摄

从1条线到2200多条线,北京公交规模目前已位居全球首位;从1条线23.6公里,发展到27条线836公里,北京地铁实现从一条线到一张网的蜕变;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1276公里,7条高速公路在建……日前,北京市交通委、北京地铁、公交集团、首发集团发布新中国成立75年来北京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成绩单,细数交通领域的跨越式发展。

城市交通事关你我他。城市中的公共交通就像一条条“大动脉”纵横交错,串联起人们的出行需求。近年来,北京市着力落实慢行优先、公交优先、绿色优先,着力优化供给、调控需求、强化治理,构建综合、绿色、安全、智能的立体化现代化城市交通系统,城市公共交通取得长足发展,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线网规模不断扩大、服务供给日益多元。2024年以来,北京加快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国道109新线高速主体结构基本完工,地铁3号线一期等3条年内计划通车的新线进入设备安装调试阶段,城市副中心站、丰台站等多座综合交通枢纽同步推进。放眼望去,南来北往,四通八达、规模庞大的动脉网络贯通城市、畅达乡村,为经济腾飞铺就了“快车道”,也为构筑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和便民“生活圈”提供更加坚实的交通支撑。

绿色交通成为新风景。应该看到,随着交通运输需求持续增长,与之相关的资源、能源、环境等方面问题也在凸显。力促绿色转型,交通可持续发展方能行稳致远。75年来,北京公交车辆规模从164辆发展到2.3万余辆,增长了一百余倍。技术装备向绿色化、智能化、轻量化发展,公共汽车从主要依赖进口发展到全部国产化。特别是近年来,北京加快构建绿色交通体系,推进地面公交改革发展,打造绿色交通“首都样板”。北京公交在国内首次批量使用纯电动汽车、大批量应用混合动力公交车。目前,清洁能源和新能源公交车占比接近94.7%,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清洁公交车队”。据了解,今年,北京市中心城区绿色出行比例有望达到75%,轨道车站换乘距离小于50米的公交站点占比提升到88%,中心城区高峰时段平均道路交通指数力争控制在6.0左右。

智慧交通成为新亮点。随着我国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加快发展,人们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智慧交通带来的方便和快捷。北京市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历史机遇,围绕提升城市交通供给质量和服务效率推出一批新招实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交通运输服务的新需求。比如,北京市民可通过北京交通APP,高德、百度地图APP等出行服务平台查询实时公交,目前可查询1200余条示范线路的公交到站时间、到站距离和车厢拥挤度等,极大提升了交通管理能力和群众出行体验。在智慧地铁建设方面,北京地铁构建了下一代地铁实验室,搭建智慧地铁大脑、智慧车站和智慧列车的实验场景,对客流、行车等运营状态“看得清、判得准”。通过研发的车厢客流感知系统,对车厢乘客的异常行为进行自动辨识报警,第一时间发现处置。

千古百业兴,先行在交通。从建成并运营全国首条大容量快速公交线路,到开通北京市第一条“袖珍公交”,再到首开全国定制公交先河,这是一座城市脚本的延伸;从第一条地铁建成通车,到“智慧列车”环绕在身边,再到遍布全市的“超级充电站”,这是一座城市奔跑的速度。从“出行难”“停车难”到“走得了”到“停得好”,这是一座城市交通的温度。交通很宏大,也很细微。是运输线,也是经济发展线。交通是城市发展的一面镜子,从中可以看到从交通动脉的强劲,看城市发展的活力,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生动体现。

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坚持发展速度与民生温度兼顾,让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成果更多更好惠及民生,就能托举起人民群众“稳稳的幸福”,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提供新动力。(来源:宣讲家网)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图片转载自新华社,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吴成玲校对:张慕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