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然,户籍管理制度本身的改革并不复杂,核心的问题在于许多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政策与户籍挂钩。为此,不少人建议,剥离附着在户口上的大量权益和福利,淡化城市户口特别是大城市户口的魅力。这是一种思路,但应该看到,不应只考虑如何剥离城市户口的福利,还应该思考农村户口和小城镇户口的福利为何那么少,如果在农村或在城镇就能享受到较为健全的公共服务,或者像在大城市一样拥有较为充足的就业机会、教育条件和社会保障,还有那么多人涌进大城市吗?简言之,户籍制度改革的一个前提,不只是简单削减大城市的户口福利,而是还要让其他地方的户口也多一些含金量。
在新形势下,户籍制度已经远远不适应时代发展和公民基本权利诉求的需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明确提出:“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从目前的发展态势看,农村人口自由流向小城镇已不是问题,但有一点需要关注,即小城镇对农民工吸引力不强,不只是因为小城镇的公共服务尚未健全,更在于缺乏产业支撑,农民工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或者待遇不高。这进一步说明户籍制度改革,不是简单的名称转换,而要加大对小城镇建设的各种支持。有专家认为,从顶层设计层面重新配置城镇资源,城镇资源新布局将激发中小城市的活力,减轻特大城市的人口压力,说的也正是这个道理。
针对公众关心的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有没有具体的路线图和时间表?黄明称,加快户籍制度改革的进程,要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与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相一致。具体到户籍制度本身,到2020年,要基本形成以合法稳定住所和合法稳定职业为户口迁移基本条件、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为基本形式,城乡统一、以人为本、科学高效、规范有序的新型户籍制度。这种新型的户籍制度,与公众预期能否契合?尚需实践证明。但可明确的是,户籍制度改革绝不是一个部门所能单兵突进的,除了公安部还牵涉到国家发改委等众多部门,各司其职,协力作战,户籍制度改革才不会只是身份登记的变化。
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啃硬骨头,涉险滩,这是必须正视、必须有所作为的现实命题。户籍制度等硬骨头,不会自动消失,越到最后越难啃。户籍制度改革,应不刮风、不冒进、不搞运动,更应该防止雷声大雨点小,或者步履缓慢,上动下不动,走三步停两步。有了顶层设计,也有了民意支撑,就看户籍制度改革如何落实在行动中。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