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似曾相识”的火灾,审视城市现代化(5)

【案例】“似曾相识”的火灾,审视城市现代化(5)

【启示与思考】

16死、5伤的惨痛现实,又一次刺痛了公众的眼睛。更不要说,死者中还有不足两岁的女童。不过,与惨痛的死伤数字相比,那些“似曾相识”的灾难原因同样令人不安。若不彻底消除这些隐患,则类似的灾难将很难真正绝迹。

从报道中可知,事发的光明荣健农批市场不仅仅是一处大型农副产品的批发市场,同时也是众多经营商户的生活栖息之地。这种生产与生活区域的高度重叠,一方面给商户的经营活动带来极大的便利,免于奔波之苦,也能够降低商业成本;而另一方面,却也潜伏下挥之不去的消防隐患。任何明火、线路乃至某些细微的不慎,都有可能骤然放大为不可承受的伤恸。

还有,消防栓水压的问题,直接影响到了现场火势的及时控制。尽管当地消防支队负责人坚称系“压力不足”,但这不过是表述上的文饰而已。常识告诉人们,一旦错过最初的灭火点,悲剧不可避免。

至于农批市场很多房屋系临建,本身就存在火灾隐患的问题,更是司空见惯。令人不解的是,这样到处是临建的房屋,究竟是如何通过消防安全检查的?眼下,大火发生了,深圳市宣布在全市迅速开展安全大检查,不知道这样的检查能不能真正触及像“光明荣健农批市场”这样的场所?在消防检查上,如何才能走出“整治、反弹、再整治、再反弹”的怪圈?

每一次火灾,都不可避免地以生命和财产为代价,向人们发出触目的警示。遗憾的是,在很多时候,现实中忙碌于各项“更为重要”事务的人们,并不能真正接受这样的警示,并有所行动。

近年来,城市高楼的高度不断被刷新,随之而来的火灾隐患也引发了较大的公共关注。而与对于高楼显而易见的救援压力的关注相比,那些在管理上更容易失范,人口流动性更大的菜市场或是不起眼的“底层”公共场所,无疑更容易被忽视。这或许是近年来,类似农批市场火灾增多的一个重要原因。以此而言,它未尝不是城市发展失衡的一个重要象征:羡慕高楼大厦的魅力,那些不起眼的菜市场却注定受到冷落,但那里却往往由于重视程度不够,基础设施装备滞后,人口密集,存在的隐患并不亚于高楼。

在通行的城市现代化评价体系中,基础设施现代化与城市管理科学化是排在最前面的两个指标。而一起消防设施隐患重重的大火烧出的,恰是这两个方面的软肋。消防设施看似有,但在人命关天的时刻却发现消防栓没有水,消防通道被堵,它无疑是宏大的现代化基础设施外表上一个致命的盲点;而隐患重重的消防设施是否通过了验收,则是对城市科学化管理的直接拷问。

经过三十年的高歌猛进,我们的城市发展正面临城镇化和现代化的双重考验。城市越来越大,高楼越来越多,而基础设施以及管理水平不能相应跟进,那将意味着它带给人的安全感将越来越弱。可以说,一场大火烧出了一个亟待被正视和平衡的城市“后方”,它是隐藏在高楼大厦背后基础设施的细枝末节,也是水泥钢筋之外的城市软实力。无论如何,不能带给人以安全感的城市,注定只是徒有其表,背离“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发展初衷。

可以想见,在每一次事故之后,集中检查、整顿,将例行公事般开展,但要真正将城市发展的风险降到最低,它显然需要于更高的角度谋划城市发展的理念与方向。“设计一个梦幻城市很容易,然而建造一个活生生的城市则煞费思量”,写下《美国大城市生与死》的简·雅各布斯在半个世纪前所留下的这句意味深长的评断,或许值得所有城市管理者好好思量一番。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