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历史的角度看东西方文明交流交汇的曲折历程(6)

从大历史的角度看东西方文明交流交汇的曲折历程(6)

深入探讨东方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多种复杂因素

陈奉林:西太平洋地区一直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地区,不仅拥有一个伟大的过去,也将影响世界的未来发展。当前世界的注意力也已经从西方转向了东方。您以经济学者的角度,为我们勾画一下东亚国家未来的发展大势。

林华生:首先,让我们看看以下的数字:以人口总数来说,东盟10+3(EA—East Asia)为20 亿5500 万(占世界1/3 人口),约等于欧盟(EU。4 亿5000 万)之4.6 倍,约等于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rea。4 亿2000 万)之4.9 倍。不过,以国民生产总值来看,EA、EU 以及NAFTA 分别为11 兆6000 亿美元、10 兆3000亿美元以及11 兆9000 亿美元。另一方面,以占世界贸易总额的角度来看,EA 占18.9%,EU 占35.5%以及NAFTA 占22.4%。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几点。第一,EA 人口大大超过EU 和NAFTA,但国民生产总值却不相上下,这就证明亚洲国家基本上是相对贫穷的。第二,在世界贸易总额中,EA 不仅低于NAFTA 三国之总和,而且大大地低于EU。因此很明显的结论是,北美尤其是欧盟是世界贸易的中心。以上的数字显示,欧美毕竟还是世界经济的中心。

有以上的数字作为参考,我们再来看看亚洲。的确,近年来,世界政治、经济、外交的舞台在很大程度上已由西方世界转移到了东方世界。尤其是世界经济的中心,已开始转移到亚洲。亚洲各国,尤其是中国、印度以及越南等国的经济发展,引人瞩目。其他以东盟为主的东南亚国家,经济发展也非常可观。因此,人们说亚洲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中心,亚洲经济的发展能带动世界经济发展,亚洲经济发展是世界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其实,这个火车头在1990 年代后期,尤其在

1997—1998 年里,发生了极为严重的亚洲金融风暴。这风暴即深又广地震撼了亚洲,而首当其冲的便是韩国、泰国、印度尼西亚以及马来西亚等国。亚洲国家深受金融风暴的侵袭和摧残。幸好只经过两年的经济改革和重组,亚洲各国又显示经济复苏,开始走上发展的轨道。此后,亚洲各国的经济发展的确放慢了步伐,但是至今还没遭到第二轮的金融风暴袭击。

反观日本,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大力施压下,日元被迫大幅度升值;仅仅十年(1985 秋—1995 年春),日元升值了300%(从242 日元对1 美元,升值至78 日元对1 美元)。这期间,日本泡沫经济在1985 年9 月开始形成,1991 年4 月正式崩溃。总的来说,一直到2012 年12 月,日本经济始终萎靡不振,通货紧缩经济体制抑制了日本的经济发展。2012 年12 月,安倍晋三第二次任首相,正式实行“安倍经济”政策。迫使白川法明在满期前辞去了日本银行总裁职位。安倍首相委任前亚洲开发银行总裁黑田东彦为日本银行新总裁。黑田向来支持安倍,主张增发钞票,缓和金融,采取有适度的通货膨胀(现为两年内控制在2%)。如今,安倍经济政策和黑田经济政策相结合,日元在半年内已贬值了20%,股票已上涨至1 万3500 元以上。目前,日本已克服了常年以来的经济紧缩难题,开始呈现经济复苏。世界第三经济大国日本呈现经济复苏,将增强亚洲乃至世界的经济力量。问题是安倍经济政策能否预期见效,现在还言之过早。

中国1978 年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35 年来已成功地变成了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但由于经济的快速成长,国内已出现了严重的环境破坏、贫富差距扩大以及贪污腐败日趋严重化等问题。这些问题有待从速而有效地克服和解决。不过,中国的初步复兴和强大,带动了亚洲和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国的“世界的工厂”地位,把价廉物美的产品销售到世界市场,不仅提高了世界各国国民的物资生活水平,同时也为中国赚取了大量外汇,增强了中国的外汇储备,进而有效地提供资金来发展中国国民经济。近年来,由于以欧美为主的世界经济不景气,中国只好放慢经济发展步伐,降低经济发展成长率,逐步地扩大内需和国内消费市场,适度地让中国由“世界的工厂”转向“世界的消费市场”。总的来说,中国过去35 年来的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史无前例。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中国不但带动了亚洲的经济发展,同时也带动了世界的经济发展。

印度的情况又如何呢?印度的经济迅速发展,也引起世人的关注。今年中国的增长率有可能达到8%,而印度有可能达到5.7%,比起任何工业先进国都好。印度的人口有11 亿6 千万左右,比起中国的13 亿5 千万稍少些,不过印度人口的发展势头,将使它在十年八载内超越中国。人口多对国家的经济发展,虽然是绊脚石,不过比起中国,印度年轻人的劳动人口之百分比,显著比中国高些,这就更有利于印度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比起中国,印度的内需以及扩大国内的消费市场,带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国比较依靠扩大国际市场来带动经济发展。如今世界市场萧条的情况下,适度地扩大国内市场、提高国民生活水平,也是维持经济发展的有力保证。

越南在1990 年开始实行经济革新之后,经济也有显著的发展。虽然,越南的有“社会主义倾向的市场经济”发展,比不上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不过在东盟十国内,越南的经济发展后劲有力,发展的势头也令人刮目相看。虽然越南的经济发展阶段以及国民的人均生产总值还比新加坡、文莱、马来西亚以及泰国等东盟国家低得多,不过越南却在奋起直追,力图急步赶上。

总之,亚太各国的经济发展,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不过,比美国、欧洲、中东各国,南美各国、非洲各国(南非算是比较好些)的经济发展好得多,因此,亚洲或者说太平洋国家在现在以及今后的至少十年八年内,可称为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心,或者也可说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带头雁或者是火车头。

陈奉林:我非常赞同您的上述分析。不过近年我们也看到亚洲的经济发展显著放缓的情况,可谓“行行重行行”,其主要原因在那里呢?同时,您又将如何展望呢?

林华生:这几年来,亚洲的经济发展的确已经缓慢下来了。依我看,有其内在的原因和外在的原因。内在的原因主要有:政治改革跟不上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工业的基本设施发展跟不上经济发展,国民经济收入越趋不平衡化所造成的政治和社会动荡,贪污腐败横行造成社会制度上的非效率化和官僚化,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国内市场不能有效地扩大等等。这些经济发展中的严重问题只有及时地和根本地加以解决,经济发展才能有效地推进和提高。

至于外在的原因,我看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2008 年和2011 年在美国发生的金融危机以及之后的欧洲国债危机对亚洲的负面影响。2008 年的美国金融危机不但对工业先进国冲击很大,对新兴国和发展途中国家也产生了破坏性的影响。接着,2011 年的美国金融危机,之后引起的欧洲—欧盟国债危机,对亚洲的冲击很大,一直延续至今,亚洲国家深受其害。美欧的资本对亚洲的投资,就有显著的降低倾向。亚洲对欧美国家的出口,就有显著的剧减倾向。同时,由于欧美经济萧条,就不懈其力地迫使亚洲国家开放市场。这就造成不少亚洲国家的制造业倒闭、失业率增高。

第二,在亚洲的区域性、双边性、多边性的纷争造成经济发展的缓慢和停滞。在柬埔寨和泰国的边境纷争、在沙巴的马来西亚和菲律宾军队之武装冲突、俄罗斯和日本的北方领土纷争、中日的钓鱼岛纷争、日韩的独岛(日本名为竹岛)纷争、中国和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以及文莱在南中国海的岛屿纷争等等,都阻碍和妨碍了亚洲国家的经济交流和合作进程。这首先影响到了东盟经济共同体(AFTA,原定为2015 年建成,现在却有遥遥无期之感)的建立过程,阻碍了东盟10+3,尤其是中日韩的经济合作进程。由此,东盟10+6` 的经济合作机制根本就无法展开。亚洲或者是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或者说将来达至建立亚洲经济共同体机制———经济共同体,如今不能不说是正处于最艰难的时期。

第三,美国主导的TPP(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搞乱了亚洲经济合作的机制。亚太地区推行的经济通力合作机制———亚洲经济共同体,包括AFTA、东盟10+3 以及东盟10+6,美国都被排除在外。不过,在2005 年6 月3 日,新加坡、文莱、新西兰以及智利首先签订TPP。2006 年5 月28 日,TPP 开始生效。2008 年美国积极响应,由于美国是个庞大的经济体,马上就取得了主导权。如今,东盟四国(新加坡、文莱、越南以及马来西亚)表示参加,再加上新西兰、澳洲、加拿大、智利、墨西哥、秘鲁以及美国,一共有11 国。至于日本,举国上下,意见分歧,但最后执政党还是决定于今年7 月份,正式参与谈判以及加入。于是乎,TPP 就变成了12 参与国。

很明显地,中国一直主张东盟10+3、日本偏向于东盟10+6、大多数的亚洲国家还是倾向于RCEP (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的建立。不过,现在TPP 正式地登上了国际舞台,同时,其地位也越来越引人注目。参加TPP 的国家,都在衡量利弊,努力争取利多于弊的地位。不过,可以看出,TPP 已明显地区分了参与国和非参与国;分裂了东盟国家(尤其是印度尼西亚和印度支那非参与国)、分裂了东亚国家(尤其是中国韩国和日本之间)、排斥了南亚(尤其是印度)。TPP 最终将是和东盟10+3国家以及东盟10+6 国家相铺相成或者是分道扬镳,引人注目。不过,TPP 的形成必将是东盟10+3以及东盟10+6 之最大的障碍物。

世界在重组,亚洲也在重组。如今,以至至少在10 年8 年以后,亚洲的发展和整合将进一步地加强。不过,人们也不能排除欧美、尤其是美国对亚洲的极大影响。亚洲谁是世界发展的中心或者是火车头,不过亚洲的发展方向和力度,将取决于TPP 的发展,尤其是取决于AFTA、东盟10+3 以及东盟10+6 的发展。亚洲经济整合,将不仅是亚洲的问题,也是世界的大问题。

【作者简介】黄枝连,教授,香港亚太二十一学会会长,先后任教于香港浸会大学、澳门科技大学、澳门大学当代中国社会科学研究中心。

林华生,华裔学者,日本早稻田大学亚洲太平洋研究院教授、早稻田大学国际学术院教授。

陈奉林,北京外交学院外交学系教授,主要从事东方外交史、东北亚史等教学与研究。

李兆良,教授,美国华裔学者,主要从事科技史研究。

张建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俄国(苏联)思想文化史,俄国(苏联)外交史,中俄关系史与俄国汉学史,世界现当代史。

谢丰斋,天津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欧洲中世纪史。

马铭,外交学院外语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日本文化与文学。

责任编辑:单梦竹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