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遗产——瓦豪文化景观(2)

世界文化遗产——瓦豪文化景观(2)

梅尔克:位于瓦豪河谷的上游,是个具有典雅文艺复兴气息的小镇,也是大多数游客选择游览多瑙河的起点。镇上车辆不多,除了游客外,行人也不多见,不算大的赫普特大街是小镇上最“热闹”的街道,说是热闹倒也没几人,不过衣饰、纪念品及露天咖啡座等购物街该有的是一样也不少。

熊皮尔城堡:城堡建筑在滨河的岩石上,是于1820年所建的,有着圆尖锥与西洋棋中皇后顶饰的造型,若加上灯光照映的话,它应该会是像迪斯尼乐园那种童话故事中的城堡。

沃尔道夫小村:以出土旧石器时代文物而闻名世界的村庄,最著名的是已有2万5千年历史的《沃尔道夫的维纳斯》石灰岩雕像,这尊雕像只有11公分高,坐在游船上当然是看不到这尊维纳斯,想要看她,现在得到维也纳的自然史博物馆才行。

阿格斯泰恩城堡:为13世纪所建,位于300公尺山丘上的城堡,据说当时的盗贼曾在此处岸边用链条阻隔多瑙河,用以拦截过往的船只。

杜恩施泰恩小镇.

杜恩施泰恩小镇.

施皮茨小镇:瓦豪河谷的中心区域,是最早被称作“瓦豪”的地区,有着大片的葡萄梯田,最著名的“Tausendimer伯格”山丘被人们称为“千桶山”的城堡山。意味着每年给酒农带来了上千桶上等葡萄酒(相当于5万7000公升)。

瓦豪集中营:德国的党卫军头子希姆莱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下令修建了一座阴森恐怖的纳粹集中营,称瓦豪集中营。

奥地利重要的葡萄酒产区

瓦豪地区是奥地利重要的葡萄酒产区,拥有大量的葡萄种植园。瓦豪河谷葡萄种植的历史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凯尔特人居住的时代。随着历史的发展,到中世纪的时候瓦豪地区葡萄种植的传统已经被废弃,直到文艺复兴时期葡萄酒酿造业的再兴才使之得以恢复。那时,瓦豪地区有31个修道院有自己的葡萄园,其中许多修道院还有自己的酿酒作坊。约瑟夫二世1784年颁布了一条重要的法令,允许葡萄种植者自己酿造葡萄酒,对后世影响重大,使这一传统一直延续至今。瓦豪河谷的斜坡梯田上种植的葡萄酿造了优质瓦豪干白葡萄酒,真正的奥地利特色。在80年代中期,瓦豪一群富创意的酿酒商自创了一套名为“VINEA瓦豪”的法典,将不甜的白酒根据天然酒精含量分为三大类——芳香、酒体轻盈、酒精含量达11.5%的称为“Steinfeder”(以高高的、羽毛般的针茅命名)。最常见的类别是酒精含量介于11.5%至12.5%的“Federspiel”;晚收、浓烈的不甜葡萄酒则称为“Smaragd”。

瓦豪葡萄种植园

瓦豪葡萄种植园

这里有来自西部大西洋和东部潘诺尼亚的两大气候互相交错。所以,气候在这个著名的葡萄酒产区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每个葡萄园都属于自己的小气候,这些小气候取决于葡萄园的倾斜度、日照、土壤地形以及其他因素,如在白天吸收太阳热量的干石墙和岩壁。夏季的炎热和干燥,以及冬季的恶劣天气所带来的影响因多瑙河而得到中和。来自更为偏北森林区的凉爽微风在收成前的几个重要月份扩大了昼夜的温差。正因为这种微妙的因素,导致无论是较为凉爽的斯皮茨葡萄园还是较为温暖的莱本堡葡萄园,产出的葡萄都具有细致、精准的芳香。

责任编辑:师甜甜,蔡燕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