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不能定位为振兴经济的工具

城镇化不能定位为振兴经济的工具

访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乌日图

刚刚结束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推进城镇化必须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出发,遵循规律,因势利导,使城镇化成为一个顺势而为、水到渠成的发展过程。

会议还从人口转移、土地利用、资金保障、城市布局、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六大方面,进行了具体的部署。

蓝图已经绘就,下一步关键在于如何落实。为此,《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专访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乌日图。

“将城镇化纳入

经济社会总体布局中”

《瞭望》:如何理解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使城镇化成为一个顺势而为、水到渠成的发展过程”这一要求?

乌日图:城镇是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产物,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要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不能简单地将城镇化当作应对当前经济增速放缓的新的经济增长点来推动,它也不单单是振兴经济的工具,所以此次会议强调要顺势而为、水到渠成,这一思想关系到未来城镇化发展的模式和路径。

从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的讲话中可以看出,更多的是强调要冷静、客观地推进城镇化,而不是要求大干快干,要真正把它纳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中,避免运动式地推进城镇化可能产生的问题。

我们知道中央的城镇化工作会议准备了很久,现在看来很有必要。通过一年多来的深入调研和广泛讨论,达到了统一思想认识的目的,为下一步城镇化建设进入一个正确的轨道奠定了基础。中央提出了一个到2020年城镇化率达到60%左右的目标,我认为这不是工作任务,是对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测,否则可能会出现层层加码,盲目刮风的问题。

当然,在具体工作中还是要继续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否则,难免一些地方还会出现把城镇化建设变成行政意志甚至长官意愿。近些年类似的教训不少,如有的城市的风格甚至就取决于当地一把手的个人喜好。

从根本上讲,要把城镇化建设纳入到法治轨道,加快城镇建设规划的立法工作,不能换一届领导就换一个城镇化建设与发展的模式。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