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你曾提到,有些地方把城镇化理解为建造城市。当前在城市建设的用地方面主要存在哪些问题?
乌日图:最近这些年不少地方热衷于扩城建市,小城市希望成为大城市,大城市希望成为特大城市,大家都要搞各种园区,设多种功能中心,建设国际大都市,这背后有经济规模扩大的欲望驱使,但更有政绩工程的因素影响,由于盲目地扩大建设用地,建设开发区,以及各种形象工程,在土地资源本身稀缺的条件下,造成土地的浪费、利用效率低等问题。
中央担心未来城镇化仍会走这样的老路子,所以,首先就要从用地方面进行严格的限制,除了提出土地公有制性质不能变、耕地红线不能动、农民利益不能损这三条底线外,强调使用好存量,用好现有土地资源,发挥其最大的效率。
“避免规划成为行政意志
要有法律保障”
《瞭望》:人口、土地之外,城镇化建设另一个焦点是资金,城镇化建设中,资金究竟如何保障?
乌日图:如今,地方政府不差钱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原先依靠过度土地开发维持的土地财政模式已经难以为继,现有城镇土地资源日益紧张,地方债务风险加大。下一步城镇化建设需要大量资金,钱从哪里来?
从政府角度,城镇化建设中最需要重视的是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依靠现有的政府财力,无法满足现实需求。这需要国家政策性支持,这次会议提到要建立多元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主要在三个方面:一是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市政债券;二是发挥好政策性金融机构在城镇化建设中的作用;三是要放开市场准入,允许非公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让非国有资本进入,参与到城市公用设施的建设和经营中来。前些年我在地方调研时遇到过类似的案例,很多城市的政府没有财力建污水处理厂,有的建成了交给有关部门管理也难以正常运转。但也有地方将它交给企业去运营,政府给予综合利用的政策支持,后者通过对城市废弃物的回收利用、综合管理等措施运转得很好。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