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单独两孩”——寻找人口平衡点

上海:“单独两孩”——寻找人口平衡点

摘要:现在我国人口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有部分人民群众愿意生的话,可以在可能的情况下满足他们的生育意愿。所以,“单独两孩”政策目的是权衡利弊,寻找解决人口总量和人口结构最佳的平衡点。

日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始审议调整完善生育政策决议草案,部分省份最快明年一季度就可以实施 “单独两孩”。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启动实施“单独两孩”政策后,对于这个话题的讨论始终热度不减。有人大呼生不起,也有调查显示,想生两孩的家庭高达60%。生育意愿究竟是升还是降?“单独两孩”效应会否受生育意愿的变化而抵消?未来中国人口政策是否还会继续调整?本报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国人口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社会转型与社会管理协同创新中心翟振武教授。

怎样的人口形势催生了政策变化

解放新论:《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为什么此时提出启动实施“单独两孩”的新政?

翟振武:这有多方面原因:

一是我国人口形势发生了重要变化。首先,人口增长形势出现很大改变,过快增长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就人口增长率而言,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人口增长率为千分之二十五,现在是千分之五,相当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20%。就人口增长数字而言,上世纪60年代,我国每年平均出生2700万人,每年平均净增2300万人。现在我国每年的出生人数是1600万,平均每年净增650万人。其次,人口结构出现很大改变。譬如,老龄化问题日渐突出、年轻劳动力供应开始减少、生育率持续下降等。例如,上世纪60年代,我国一个妇女平均生6个孩子,现在年轻女性给多少钱也不可能生6个孩子。这些意味着,我国人口增长问题依然存在,但基本上得到了有效抑制,人口结构问题则开始变得日渐突出。从人口政策角度来看,既要继续控制人口规模的增长,同时也要兼顾改善人口结构的不利变化。

二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进步和成就,让群众生育意愿得到更多满足有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更大空间。

总之,在以前人口形势非常严峻时,对生育率进行一定的控制,有重大战略意义。现在我国人口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有部分人民群众愿意生的话,可以在可能的情况下满足他们的生育意愿。所以,“单独两孩”政策目的是权衡利弊,寻找解决人口总量和人口结构最佳的平衡点。这是从综合、全面、长期、均衡发展的角度来考虑的,是基于对人口数量、结构包括家庭结构的全面考虑而做出的决定。

哪些因素决定“单独”生育意愿

解放新论:有观点认为,实施“单独两孩”政策,将带来中国的“婴儿潮”。对此您怎么看?未来我国人口状况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翟振武:人们将“单独两孩”政策与“婴儿潮”联系起来,主要还是认为新的政策可能会引发一个人口出生高潮。

根据我们的测算,实施“单独两孩”政策之后,生育率会从当下的约1.5左右提升到约1.65左右,提升幅度不是很大。就人口总量而言,如果实行 “单独两孩”政策且没有出台新的政策,到2030年左右,我国人口总量将达到最高点,为14.2亿人左右,之后人口数量开始缓慢地下降。如果不实施“单独两孩”政策,预计到2027年我国人口总量将达到最高点,为14亿人左右。

“单独两孩”政策对人口结构的影响体现在几个方面:老龄化程度能够降低3个百分点左右;15年以后劳动力供给开始增加;一定程度上改善家庭结构,政策上的“独二代”家庭不会有了,有助于解决“421”家庭结构的问题,改善家庭赡养。总的来说,实施“单独两孩”政策后,人口总量会略微增加,生育率会略微提升,人口结构会有所改善。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