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单独两孩”——寻找人口平衡点(2)

上海:“单独两孩”——寻找人口平衡点(2)

摘要:现在我国人口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有部分人民群众愿意生的话,可以在可能的情况下满足他们的生育意愿。所以,“单独两孩”政策目的是权衡利弊,寻找解决人口总量和人口结构最佳的平衡点。

解放新论:现在很多人都讲城市生育意愿在下降。实施“单独两孩”政策所预期带来的人口数量增长变化,会否受到生育意愿下降的抵消?

翟振武:我们对人口数量增长的测算已经考虑到生育意愿的变化。测算并不是按照100%的单独家庭都生两孩,而是按照城市有60%左右、农村有80%左右的单独家庭生两孩来测算的。生育意愿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

一是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造成养老观的改变。过去农村生育率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养儿可以防老。现在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医疗保障制度越来越完善,养儿防老功能就开始变得弱化和下降;现在农村生产力的水平也提高了,以前生产力水平较低,人们生产的剩余产品比较少,一个儿子不足以养活两个老年人,要养5个才行,但现在一个、两个孩子可能也就够赡养老年人了。所以,当社会保障制度跟上,养儿防老的想法就会变弱。

二是城市的生育成本增高、生育的收益则在下降。现在一些城市中出现“啃老族”,养老收益比较低甚至得不到任何收益,出现财富倒流。在这种状况下,从经济上考虑,生育的收益更多地体现在精神和日常生活的照料上,物质支持在城市里已不那么明显了。而且现在城市老年人基本都有退休金。这样城市人的生育意愿也会发生改变。

三是妇女劳动参与率提高。现在在一些人的观念中,不再把生孩子当成唯一的天伦之乐,而是觉得工作也很重要、愿意享受参与劳动的乐趣,愿意享受多样性的乐趣,由此女性的生育意愿也会降低。

可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教育程度的提高,生育意愿的逐渐降低是一个规律。但是,目前也不能低估中国人的生育意愿,近日新浪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城市有60%符合条件的人要生第二个孩子。我觉得这一数字基本反映了实际情况。因为调查是在政策公布后进行的,这样生与不生就变成了一个现实问题,而不是假设的问题,人们的回答也更加接近真实想法。总的来说,对于生育意愿既不能高估、也不能低估,既要看到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推动人们生育意愿下降的规律,也要看到当下人们仍然有相当高的生育意愿。

未来人口政策还会有变化吗

解放新论:为什么不全面放开二胎而是实施“单独两孩”?这样做有哪些深层次考虑?

翟振武:目前我国独生子女大概有一亿五千万。这意味着,有一亿五千万只有一个孩子的家庭。基于此可以简单测算一下,如果全面放开二胎我国的人口增长会出现怎样的状况?考虑到一部分父母年龄在50岁以上(比如1000万人),假定符合条件家庭的平均生育意愿是70%(包含了农村人口),那么,大致是一亿四千万家庭×70%,也就是全面放开二胎将会增加9000多万新出生的人。如果这些新增人口要在四五年内生出来,平均每年就有2000万至2500万左右的新增量。现在,我国本来每年就有1600万人出生,把两者加起来,每年就会有4000万左右的出生人口,这个数字甚至大大超过了上世纪60年代的出生人数。可见,在我国人口规模依然庞大的当下,全面放开二胎时机无疑不成熟。

解放新论:怎么理解《决定》中提出的“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未来中国人口政策还会发生进一步变化吗?

翟振武:政策调整的基点是人口形势,人口形势既包括总量方面,也包括结构方面。不可能是不管人口形势怎么变,人口政策一成不变。从未来人口政策的方向来看,“普遍两孩”应该还是将来人口政策调整的一个方向,因为它更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的意愿,缓解老龄化程度的功能也更大一些,只是现在时机还远不成熟。再设想一下,如果未来20年中国人口生育率像欧洲一些国家一样低,有没有计划生育政策,大家也都不多生了,说不定那时还会鼓励生育,但现在远远未到时候。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