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而言,市场经济在充分竞争的条件下自动引导与实现社会范围内资源流动与配置的合理化,降低整个社会的生产和交易成本,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与竞争能力的不断提升,从而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但市场也不是万能的,它不能解决由社会总供求失衡引起的经济衰退、失业和通货膨胀等宏观经济问题,还容易产生外部的负效应、引发贫富分化进而影响社会公平,同时不能自动地为社会提供充分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等。总之,市场经济有优有劣,关键是要扬其所长、抑其所短。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指出,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和市场的作用不是对立的,而是互为补充、相辅相成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划清政府和市场的边界。凡属市场能发挥作用的,政府要简政放权、松绑支持,不去干预;凡属市场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的,政府应当主动补位,该管的要坚决管,并管到位。当前,改革的关键是规范政府的经济职能,将政府的职能主要限定在3个方面:一是完善宏观调控。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保持宏观经济稳定,推动可持续发展。二是提供公共服务。通过保障和改善民生,使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促进共同富裕。三是加强市场监管。保障公平竞争,维护市场秩序,创造市场机制正常发挥作用的条件和环境。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必须抓住重点环节,找准突破口。首先,要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坚持“公有制经济财产权不可侵犯,非公有制财产权同样不可侵犯”,给一切合法资产的所有者吃上“定心丸”。其次,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允许国有经济和其他所有制经济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济,国有资本投资项目允许非国有资本参股,允许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企业员工持股。这意味着逐步淡化所有制特征,鼓励逐渐形成融合式的包含所有社会成员的利益共同体,并促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法人治理结构的形成。第三,培育合格的市场主体。既要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也鼓励私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激发企业活力和创造力,为市场经济奠定所需的微观基础。第四,建立公开透明的市场规则。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在制定负面清单基础上,各类市场主体可依法平等进入清单之外领域。第五,建立完善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发展普惠、开放的金融市场体系,搭建直接为企业服务的技术市场。这既是完善要素市场的需要,更是建立开放、公平、普惠市场体系的需要。第六,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政府要强化原来缺位的职能、纠正错位的职能、减弱越位的职能,通过制定发展规划、产业政策、适度行政干预等方式对市场进行引导,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创造适宜的外部条件。第七,着力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以户籍制度和土地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第八,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在确保经济安全的前提下,降低准入门槛,扩大开放领域,形成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开放新格局,为各种商品和经济资源在更大范围、更广空间的自由流动创造条件。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