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庙群:这里被开发为有几十万平米的公园,庙群为树林包围。西庙群集中了大批神的性爱主题的建筑和雕刻,有供奉印度三大主神的瓦茹阿哈寺、拉克什曼寺和最著名的Kandariya MahadevaTemple。所有的神庙都宏伟壮丽,刻满了表现各种神爱生活的人物雕塑,层层堆积在往天空延伸而去的小山式的塔身上。密密麻麻,令人眼花缭乱。
位于西庙群的坎达里亚·摩诃提婆神庙是最壮丽的神庙
西庙群的神庙中雕刻的女神都体态丰满,既有写照她们日常生活情趣的,也有表现在仆人的帮助下,和男神交媾的场面。还有描述军队的雕刻,动物的雕刻,都栩栩如生,十分富有生活情趣。位于西庙群的坎达里亚·摩诃提婆神庙,是卡杰拉霍神庙群中最典型最壮丽的神庙。在约公元1018年-1022年由维迪亚达拉敕建,用来祀奉印度三大主神之一的湿婆。“坎达里亚”意即山洞,“摩诃提婆”意即大天(大神),是湿婆的称号之一。坎达里亚·摩诃提婆神庙是卡杰拉霍神庙群中最典型最壮丽的神庙,每一位到印度的游客值得一去的景点之一。
建筑史上的“歌德巴赫猜想”
卡杰拉霍建筑群作为世界遗产一定会有其历史足迹,但是由于印度人对历史向来是口口相传,文字记载很少,所以卡杰拉霍的历史终究成了永远的谜。尽管印度的史学家们多年深入探究、苦心研究,但卡杰拉霍性爱雕塑的解释至今仍众说纷纭,难有定论。一种简单的说法是,昌德拉的国王们都荒淫奢靡,他们用这些雕刻来刺激自己的性欲,及时行乐;另一种说法是,昌德拉王国时期,佛教盛行,许多人整日沉湎于修行之中,希望能早日实现转世和轮回。大批男子都去当了僧侣,整日在庙里念经拜佛,导致田地荒芜,经济停滞,生育率和人口下降,国力衰退。在这种情况下,当时的国王为了让这些清心寡欲、不思凡尘的男人重返社会、回归家庭,于是就拨款修建大批庙群,并在庙墙上雕刻一些性爱的场面,撩拨那些成天在庙里潜心修行的男人的情欲,好让他们动凡尘之念,回家生儿育女,这样人口上升,社会稳定,国力方可重振。
多数人都要到庙里拜神祈祷
还有另一种说法是,印度传统认为,“爱”是与生俱来的,可以无师自通,但“性”却是必须经过学习才能掌握的。因此,这些神庙雕像是用来对婆罗门男孩进行性教育用的,因为多数人都要到庙里拜神祈祷,因此这是开展性教育的理想场所。最后一种说法是,在古印度文化中,性与宗教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印度教注重性能量和性信仰,在宗教教义中,是依靠性来达到获取终极快乐的目的的。印度教认为,通往“摩克沙”——“解脱”,有四个途径,也就是责任、钱财、瑜珈和性爱,而这些雕刻就是用来帮助人们通过性爱这个途径达到“解脱”的目的。根据这种理论,人可以从性交所带来的愉悦中获得解脱和救赎。正如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中对印度教的评论所说,“这个宗教既是纵欲享乐的宗教,又是自我折磨的禁欲主义的宗教;既是林加崇拜的宗教,又是札格纳特的宗教;既是和尚的宗教,又是舞女的宗教”。
无论如何,卡杰拉霍神庙群无疑已成为建筑史上的“歌德巴赫猜想”,就像莎士比亚所说的:“一千个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但将爱与性大胆刻画,并将男女交媾提升到了宇宙两极合一灵魂超脱的高度,是卡杰拉霍神庙雕刻的精髓。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