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银付:对。这主要表现在城乡、区域、校际、群体“四大教育差距”方面。从城乡看,农村教育仍然薄弱;从区域看,中西部地区教育发展相对滞后;从学校看,不同学校间水平相差较大;从群体看,特殊群体教育保障水平还不高。以上这四方面问题的存在,既有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也有教育自身改革发展的原因;既有历史积累的老问题,也有新形势带来的新情况。新老矛盾叠加,各种因素交织。在我国,促进教育公平任重道远。
记者:破解这些难题成为实现教育公平面临的现实课题。
杨银付: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就要保障每一个孩子都有学上。保障入学机会公平,关键要聚焦困难群体,解决他们上学面临的实际困难。要进一步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要更加关注贫困地区儿童教育,国家正在研究制定“国家贫困地区儿童发展规划”,全程促进贫困地区儿童的营养健康和教育发展。要积极推动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教育,督促各地将常住人口纳入区域教育发展规划,并统筹做好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中考高考的政策设计与政策衔接。要解决好残疾人教育问题。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创造条件使残疾学生能够接受更高层次教育,鼓励普通高校招收更多残疾学生。
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就要补短板,使每一所学校都达到基本办学条件。“补短板”是针对性强、见效比较快的促进教育公平的办法。向薄弱学校倾斜,切实缩小校际差距;向农村倾斜,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中西部地区倾斜,努力缩小区域差距。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根据国家关于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总体部署,进一步细化政策措施,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用3至5年的时间,使这些地区的学校达到基本办学标准,使学校教室坚固适用,符合抗震、消防等安全要求;配齐教学设施,桌椅、图书、实验仪器、运动场地等满足基本教学需要;配齐生活设施,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队伍素质、结构等基本满足义务教育要求;办好必要的教学点,解决县镇学校大班额问题。
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就要上水平,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要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从学校标准化建设、师资均衡、生源均衡等方面着手,均衡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资源。要实行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并建立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加快推进教师资源的合理配置。要重点抓好大城市的择校问题,破解择校难题。要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可以较低的成本,将优质教育资源数字化,便捷高效地向农村和边远地区扩散,是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