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思危:制度创新是改革的红利之源(2)

成思危:制度创新是改革的红利之源(2)

核心提示: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里充满了制度创新、充满了体制和机制的创新,只要我们认真贯彻中央的政策决定,我想就可以逐步实现创新驱动和转型升级。

投资增长率不应超过GDP增长率的1.4倍

第二个问题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要就是要改变过去过度依赖投资的现象,但是有的人认为中国经济要发展,还是得靠投资。我觉得,按照十八大的精神,保持投资适度增长就好。没有人否认投资的重要性。没有投资,不可能拉动经济的增长,即使是要发展科技、教育,也要投资。但是我们反对过度的投资。

什么是度?这个问题可以深入研究,我个人认为,投资的增长率似乎不应该超过GDP增长率的1.4倍,这是我一个很粗浅的估计。

实际上最近11个季度,2011年1月到现在的11个季度来看,都超过了。去年和今年每个季度的投资增长率都在16到18之间,而去年和今年每个季度GDP的增长率都是七点几,不超过8。

在一个过度投资以后,对于政府来说会造成一种刺激效应,说得不好听一点,像抽鸦片一样,越抽越上瘾。因为投资是最容易拉动GDP的。对企业来说,投资也是最省事的,是扩张、提高销售率最容易的办法。在这种情况下,往往就容易造成投资不断膨胀,这是很简单的道理。如果你这个GDP里有5%的水分,你第二年还要增长,你就得把这5%的水分需要的投资也得补上去,所以你实际上第二年投资的量,就不是只增加7%、8%GDP所需要的,而是要把5%的水分也加进去。

过度投资会产生挤出效应,把综合要素生产率的作用给挤出去了,综合要素生产率包括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企业管理的加强。那么,当投资增长快的时候,往往就容易忽略一些因素。比如说有钱了,你就会更多地重视引进技术,而不是更多地重视自己去开发技术。你这个投资增长快的企业,增长快的时候,对企业职工的培训可能就不重视了,反正经济增长率在增长。所以说,挤出效应本身也是很危险的。

我们说要下决心,按照十八大精神,要保持投资的适度增长,不能过度依靠投资拉动经济。不过,从最近的数据看来,过度投资现象没有什么改善,我们的投资增长率今年前三个季度还是在17到18,我觉得应该引起我们的警惕,应该分析有没有水分,应该分析这里头有没有对综合要素的挤出作用。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