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方彬:习近平强调思想建设的几层内涵(3)

公方彬:习近平强调思想建设的几层内涵(3)

可以肯定,腐朽价值观不除,政风官德都不可能真正得到改善,三中全会《决定》中提出的大学、企业去行政化也就不可能真正得到落实,进而科技创新与繁荣文化的目的也很难实现。正是缘于此,习近平主导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紧盯反“四风”开展。近来,围绕权力进行的限制规定,一个强于一个,可以肯定,当三中全会《决定》确立的改革目标都得到贯彻落实,党风好转必然可期。

这里特别予以强调的是,重视精神与价值观的引领,早就存在于习近平的思想体系和价值观念之中。他曾提出“学习雷锋的幸福感”,这与其说是倡导学习雷锋,不如说是揭示人生的真谛。所有人的社会行为,皆奠基于物质与精神的平衡,关键受到哪种力量与向什么方向推行。紧盯并努力扭转享乐之风,就是最有效、最现实、最得群众拥护的措施。现在来看初见成效,包括习近平上任后从自身做起,出行不搞警车开道,将八项规定由柔性逐渐刚性,直接影响着各领域各级政府,包括领导干部座车标准下移、晚会治奢、奢侈品滞销等等,这些都让民众看到希望,增强了信心。

引外来新风:让党员领导干部在开阔胸怀、更新观念过程中提升党的执政能力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中国正走向世界,又由于习近平提出中国梦,也就是中国共产党要带领中国人民追求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就意味着更高的目标和评价标准已产生。中国既然要融入世界,并且要参与世界规则的制订,甚至要立身于人类文明制高点起引领作用,那么就必须接受“人类共有文明”的检验和评价,同时意味着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和科学化水平,要纳入到世界范围接受评价。

中国共产党及其成员能不能和有没有更加宽阔的胸怀和视野,影响乃至决定着执政能力的提升,而党的最高领导人本人的站位与高度,又决定着这个党的高度。如果我们仔细品味和分析习近平的话语和领导特点,很能够认清他的精神世界和人文情怀有世界高度,有大国领袖的风采。

回顾习近平以往阐发的思想和观点,包括担任最高领导人之前的思想,我们可以看出他有很高的站位和宽广的胸怀。2008年习近平访问卡塔尔期间就曾发表过一个“鸟论”。当有记者问如何看待围绕奥运出现的质疑声音,习近平说:“世界之大,什么人都有,本来这个世界就是很热闹。”“在一个笼子里有各种鸟,如果把那些吵得厉害的鸟拿出去,那么笼子里就不热闹。我们对于热闹已经怀平常心了,司空见惯。”这种包容和现代政治观给人以深刻启示。他担任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后,更以丰富而又现代的执政理念或者说国际观让世人刮目相看。比如,到俄罗斯访问期间提出“跳出冷战思维零和博弈”,与美国总统奥巴马会晤时讲到“中国梦与美国梦是相通的”。更为鲜明且具有启示意义和引导意义的是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习近平总书记除了要求“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外,更强调“对世界形势发展变化,对世界上出现的新事物新情况,对各国出现的新思想新观点新知识,我们要加强宣传报道,以利于积极借鉴人类文明创造的有益成果”。这其中包含着勇气和自信,同时赋予方法论意义,因为只有把人类文明的最新成果消化吸收,才能把我们自己推向世界的高峰。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