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 推进公民道德建设

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 推进公民道德建设

 伴随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以及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人们思想道德观念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凸显,价值取向、行为方式也随之发生新的变化。在此背景下,公民道德素质的提高面临复杂形势。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战略部署,对公民道德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笔者认为,公民道德建设要体现时代特色,创新方法和路径,必须坚持与社会建设、民主法制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同步推进。

公民道德建设与社会建设同步推进

公民道德建设的主体是全体公民。当前,我国社会建设正处于由基本成型到逐渐成熟的过渡阶段。公民道德建设有力促进着社会建设的完善,同时社会建设的完善又不断给公民道德建设提供更加良好的社会环境。因此,二者相互作用、同步推进是公民道德建设的现实路径之一。

坚持尊重个人合法权益与承担社会责任相统一。强化公民意识及全体社会成员的平等主体地位,依法保证公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平等权利,鼓励人们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获取正当物质利益。引导每个公民自觉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积极承担自己应尽的社会责任。把权利与义务结合起来,树立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公民个人合法利益的社会主义义利观,促使道德取向与功利取向更加平衡。

坚持公民道德的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相统一。道德要求具有层次性,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应遵循由低到高的递进规律。一方面,我们要设立崇高的道德目标;另一方面,又要避免将道德目标单一化、抽象化。既要坚持用高层次的道德风范来引领社会成员,又要科学分析社会各阶层的差异特性、社会成员文化水平状态,善于用大众化的道德准则来规范公众,引导公民在道德实践中渐次提高道德要求。

坚持效率与公平的协调统一。把效率与公平的统一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原则,在全社会形成注重效率、维护公平的价值观念,营造更加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使每个公民既有平等的参与机会,又能充分发挥自身潜力,从而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为公民的道德养成营造和谐友善的人际关系、健康包容的社会环境、理性平和的社会心态。

公民道德建设与民主法制建设同步推进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道德与法治好比鸟之两翼、车之两轮,在社会发展进步中同时发挥重要作用,公民道德建设必须与民主法治建设同步推进。

在法律制定及实施过程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根据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实质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制定和完善过程中,从国家、社会和公民的多元角度,体现价值诉求和法律宗旨,彰显公平公正的价值导向,不断提升法律制度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公平性。推进司法公信建设,防止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健全社会普法教育机制,增强全民法治观念。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