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 推进公民道德建设(2)

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 推进公民道德建设(2)

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提升依法执政能力。加快推进公务员职业道德法制化进程,建设更加开放透明、清廉自信的行政管理环境。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让公务员在推进公民道德建设中发挥表率作用,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构建完善社会诚信体系及约束机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公民道德建设的基础工程,要加快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诚信体系。2007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但由于各种原因,企业及个人信用信息分散在银行、工商、税务、质监、法院等职能部门,尚未实现互通共享。要建立全国范围的信贷征信机构与社会征信机构并存、服务各具特色的征信机构体系,最终形成体系完整、分工明确、运行高效、监管有力的社会信用体系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为公民诚信建设提供制度约束。

加强网络法制建设。网络对于公民道德建设是一把双刃剑,运用得好就会有效促进公民道德建设,反之则会影响人们的道德判断、模糊公众的是非界限。要健全网络信息发布机制及网络行为惩戒机制,强化网络道德行为自律。要加强网络立法,依法打击网络违法犯罪行为。建设网上美丽中国,营造健康网络文化环境。汇聚网络道德正能量,凝聚网络价值文化共识,消解现实价值共识与网络价值多元的冲突。

公民道德建设与统筹城乡发展同步推进

我国正进入城镇化、工业化加速发展的新阶段。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能“只见物、不见人”,全体公民的道德素养提升既是社会进步发展的重要指标,又是其基本保证。因此,公民道德建设要与统筹城乡发展同步推进。

把公民道德建设纳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指标体系。要把道德建设与中国梦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深化道德对于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内在牵引作用。要把道德建设纳入小康社会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统一规划,注重统筹城乡发展过程中道德建设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协调性,着力加强社会工作基础建设,形成鲜明的价值导向、工作导向和考核导向。

努力形成城市新市民道德规范。未来20年,我国将有约3.5亿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年均城镇间经常性流动人口超过7000万,我国将经历重大社会流动和变迁,整合不同阶层、不同群体、不同职业的道德教育亟待加强。要对不同职业以及城市新兴群体开展分类道德教育,更加重视城市新迁入群体、城市流动群体道德行为规范教育,养成城市文明行为规范。

形成城乡一体的精神文明建设格局。依托社区学校、市民学校、新市民教育课堂等载体,通过多种形式对市民进行思想道德观念、文明准则和城市意识教育,开展有针对性的文明素养、行为规范教育活动,努力提升城市文化内涵,塑造自强不息、开拓创新、包容开放、敢于争先、诚信守法的城市人文精神。强化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村社区道德建设,反对陋习。在城市和农村文化互动交流、相互促进的过程中,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新风尚。

(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本文系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的路径研究》[编号:2012ZDB25]的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