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最严许可审查细则保护奶粉质量安全(2)

【案例】最严许可审查细则保护奶粉质量安全(2)

用制药标准管奶粉,能否提振消费者信心?

2013年以来,国家相关部门频频出台提升婴幼儿奶粉质量、打造奶粉“中国队”的政策规定。据统计,仅关系质量安全方面的就有12次之多。

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2013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要求加快婴幼儿配方乳粉和原料乳粉等电子追溯系统建设;5月和9月,两度提高进口婴幼儿配方乳粉门槛;5月3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药业标准”监管;6月、10月,两度禁止贴牌、分装等方式生产婴幼儿配方食品;8月,公布128家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信息;12月,连续出台了5个关于婴幼儿配方乳粉的文件。

其中12月25日出台的《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审查细则(2013版)》,对企业质量安全管理、原辅料把关、配方管理、生产过程控制、检验检测能力等9方面进行重新规定,提出更高的要求,被业界称为“中国食品安全史上最严格标准”。

业内专家认为,细化婴幼儿乳粉生产“参照药品管理办法”是新版细则最大亮点。其要求乳制品企业严格执行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体系(HACCP)以及粉状婴幼儿配方食品良好生产规范(GMP),实行覆盖生产全过程的质量安全控制。

中商流通行业促进中心乳业研究员宋亮认为,企业严格按照CMP生产管理体系,将能从根本上提高乳制品品质,降低食品安全风险。“细则从生产、设备、原料、管理、责任追溯等方面都提出明确细致的要求,对治理生产环节乱象,提升消费者信心,乃至提高政府公信力,都有很大的好处。”

婴幼儿乳粉业大洗牌 奶价是否上涨?

新规的另一个着力点是严把奶粉原辅料关,要求主要原料为生牛乳的企业“自建自控”奶源基地,主要原料为全脂、脱脂乳粉的企业,建立原料供应商审核制度。

业内专家认为,对于国内128家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来说,“自建奶源”和“制药标准”两大标准极大地提高了门槛,预计会有三分之一因此退出市场。

业内人士介绍,一家中型的奶粉企业每年在检测环节上的费用已达数百万元,一旦GMP标准实施,还需建立产品质量全过程追溯体系、更换新包装、提高现有的自动化管理体系标准等,加上自建自控奶源基地的巨额投入,很多企业难以承担。

预计128家企业中的一些中小企业将被兼并、收购,还有一些将在这次审核中退出婴幼儿奶粉市场,转产乳制品行业其他领域。

对消费者来说,最为关心的则是价格问题。“新妈妈”郁林说,反垄断罚单开出之后奶粉不涨反跌很给力,但是新政策出台,企业成本提升,“等于又给了企业一个涨价的理由,羊毛出在羊身上,只怕最终还是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