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最严许可审查细则保护奶粉质量安全(3)

【案例】最严许可审查细则保护奶粉质量安全(3)

北京东方艾格咨询乳业高级分析师陈连芳认为,新政将导致产业向大型乳制品加工企业和规模化养殖场集中,他们的生产成本提高了,奶牛、原料、设备大都是国外进口,将导致中国的婴幼儿乳制品价格上涨。

宋亮则认为,企业的生产成本将有很大提高,但是否会导致终端销售价格上涨还有待观察。“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婴幼儿奶粉领域本身利润率就比较高,成本消化能力强,加上政府对价格的管制力度比较大,所以未必会导致销售提价。”

一家乳制品企业负责人说:“成本提升了,但现在企业忌惮奶粉反垄断案的威力不敢涨价,只能暂时观望。一旦有领头企业涨价,其他品牌就会‘跟涨’。”

“禁令”不是“万能贴” 国产奶粉“逆袭洋品牌”之路还有多远?

业内人士认为,拥有健康、可持续的民族乳制品产业,才是国内消费者喝上“放心奶”的最有力保障。本次新版细则到明年“上马”前,三分之一的中小企业将退出市场,腾出的20亿元至30亿元市场空白,究竟是中国品牌还是外国品牌抢占,尚难预测。

乳业专家王丁棉表示,在针对贴牌生产的洋品牌整肃中,曾经猖獗的“专供中国奶”将会被清场。这些品牌退出后的市场份额,鹿死谁手尚未可知,最终是要看消费者的选择。目前,国内销量最大的前五大洋品牌除了在一线城市牢牢守住外,二线城市和国内乳企的争夺处于胶着状态,未来三五年内还将快速下沉到三四线地区。

陈连芳说,中国消费者相对更青睐国外品牌,“一旦洋品牌把销售进一步下沉到三四线市场,或将进一步蚕食国内乳企的市场份额。”

专家认为,无论是在工信部出台的“消费信心行动”,还是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带队力推的国产高端产品,都表现了国内乳企意欲“逆袭洋品牌”的雄心。但真正提升消费者的信任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除了提升品质、加强监管,还需做实消费者监督、维权的机制。

宋亮说,如出现恶性食品安全事件,不仅要严厉打击,还要把打击过程、处理结果透明化,与消费者建立无障碍沟通机制。

复旦大学教授顾晓鸣认为,要重塑消费者信任,就要将国家治理行业乱象的信心和做法明确传递给消费者。“既要做、也要说,让消费者切实感受到品质的提升,感受到国家重拳出击、治理奶粉行业的成效。”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