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表明,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既是一场“持久战”,又是一场“攻坚战”,需要打破对传统发展方式的路径依赖与路径锁定,具有过程的复杂性和任务的艰巨性,很难毕其功于一役。[9]
历史经验表明,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版本”每隔一段时间(十年或二十年)就需要一次升级,一方面需要解决前一段经济发展所积累的问题和弊端,另一方面更需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发展新的形势和大势所趋,旨在“两个提升”:一是提升中国经济发展质量、发展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二是提升中国经济在世界范围内的各类资源配置能力、国际竞争力、全球影响力。 从国际环境看,一方面,在全球金融背景危机下,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大、原材料及劳动力价格上升、国际市场萎缩等因素影响,使得中国经济外需减弱、坚持出口导向经济困难加剧。以内需拉动增长,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成为必然选择。另一方面,全球气候异常变化引发的环境问题加剧,使得高消耗、高排放和高污染的传统黑色经济发展方式难以为继。
从国内环境看,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与现有体制机制间深层次矛盾进一步显露,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局部地区生态环境恶化、民生改善跟不上经济总量增长步伐等问题日益凸显,人民对于更公平的收入分配、更美好的生态环境和更幸福的民生提出更高要求。
国内形势的压力和国际环境的“倒逼”态势,既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巨大挑战,也是重大的历史性机遇。中国需要主动推进第三次经济重大转型,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过程中,打造升级版。第三次经济升级是第一次、第二次升级的历史延续和进一步深化,并有不同于前两次特有的含义。
打造经济升级版的构想,是党中央国务院对“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的发展思路的继承和延续。这一构想,既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的重要目标和阶段性目标,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深化和拓展,这就起到了“纲举目张”的作用,中国自古就有“纲举目张”的治国之道。汉·郑玄《诗谱序》:“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毛泽东讲:“有句古语,’纲举目张’。拿起纲,目才能张,纲就是主题。”毛泽东:《关于农业互助合作的两次谈话》(1953年11月4日),《毛泽东文集》第六卷,302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抓住了实现科学发展这一主题的“牛鼻子”,找到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一主线的“突破口”。
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对“十二五”规划的主题主线和实施进展情况进行中期评估,通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