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背景、内涵与途径(5)

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背景、内涵与途径(5)

第四,创新驱动战略顺利实施,创新能力大幅增强。2012年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件)到达3.23件,已经接近2015年目标(3.3件),研究与开发试验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迅速提高,达到1.97%,这意味着 “十二五”规划的末期目标(2.2%)将能够提前完成。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十二五”时期前两年经济增长速度放缓(2011-2012年经济年均增幅为8.5%,比整个“十一五”时期下降了2.7个百分点,与“九五”时期的8.7%相近),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前提条件,而民生、资源环境和科技创新等方面持续的、更大幅度的改善,反映了经济增长质量明显改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了预期效果。

同时,我们需要清醒地看到,制约发展的长期性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经济发展方式尚未得到根本性的转变,科学发展的基础尚不巩固。整个规划的28项实际指标中完成进度明显滞后和略有滞后的指标共7项,其中归属“资源环境”大类中的有5项。总共有四个方面的滞后:

第一,产业结构调整略有滞后。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提高了1.4个百分点,但仍略滞后于进度要求(到2012年应达44.8%)。

第二,发展清洁能源、节能与碳减排进展滞后。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两项指标完成率均明显低于40%,后者甚至达不到阶段目标的十分之一,完成情况明显滞后;单位GDP能耗两年累计下降5.5%,指标完成情况略有滞后,完成率接近35%,低于40%的约束性指标。

第三,主要污染物减排进展滞后。除化学需氧量排放和氨氮排放减控进度超前外,2012年二氧化硫排放量相比2010年下降3.1%,完成进度略有滞后,氮氧化物排放不降反升,2012年比2010年增加了2.8%。  第四,保障性住房建设滞后。从保障性安居住房建成套数看,从2011年至2012年两年间,全国开工建设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1824万套,基本建成1033万套,完成率仅为28.7%,低于40%的进度要求。

“十二五”规划的中期进展情况表明:“十一五”以来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进一步加快,进一步纳入科学发展轨道,但是成效还尚未巩固,存在反复和逆转的可能。这就需要进一步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以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将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基本纳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三、中国经济升级版的内涵及步骤

那么什么是中国经济升级版呢?我们认为,经济升级版也是经济发展“上轨道”的过程,就是从已有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发展轨道转换到新型的、更加平衡、更加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轨道上。确切地讲,就是从“加快发展”的轨道转向“科学发展”的轨道,从不公平发展的轨道转向公平发展的轨道,从“黑色发展”的轨道转向“绿色发展”的轨道。从十年前党中央明确提出科学发展观,就成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开端,经过“十一五”规划五年实践和“十二五”规划前两年实践看,特别是中国成功地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实践经验看,中国已经具备了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条件,这就需要“百尺竿头,再进一步”。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