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改革创新动力十足
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把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的行动纲领,是实现十八大提出的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保障,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和发展,《决定》对未来八年我国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做出了全面的部署,共分16个部分、60条。《决定》至少有五个思想要点,重大改革至少有25项,八个具有重大深远影响的决定。下面给各位领导汇报。
(一)思想要点
第一,科技创新思路。从全球范围来看,创新拉动是大事,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与我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形成了历史性的交汇,为我国实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难得的重大机遇。新一代信息技术,包括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在高速发展,风能和太阳能的利用日益广泛,生物技术、新材料对工业、农业、医疗健康的发展影响日益显现。在此形势下,发达国家和一些新兴经济体大国都在积极作为,对中国而言,抓住这一机遇就是抓住了挑战。从国内看,创新驱动是形势所迫,我们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二,但发展中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仍然突出,人口资源环境压力越来越大。去年我国消费了世界50%的钢,水泥、煤炭,进口的依存度高达57%,铜进口依存度高达70%,造成的大气、水、土地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近年以来,多地出现了严重雾霾天气,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刚刚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和创新作用,这才能够保证我们有效地实现持续健康发展。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10%左右,低于发达国家40%的水平,因此必须把深化改革作为有效实施创新战略的抓手,对现有的科技管理体制和相应的产业税、人才、投资等多领域进行系统配套的改革,将科技创新与产业优化升级紧密结合,方能事半功倍。着力推进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的紧密结合,为此一定要把处理好市场和政府的关系作为关键,让企业真正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让市场真正成为配置创新资源的决定性力量。目前,我国大中型科技企业研发支出占主营业收入的比重仅为1%,与发达国家大企业5%的水平有相当的差距,为此要加快构建由企业牵头、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支撑、各类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技术创新体系。增强企业创新的动力,打通经济与科技间的通道。例如,我国财政科技支出给企业的仅占15%,而发达国家达到30%以上,要积极研究提高财政科技支出用于企业比例的相关措施。
第二,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与确定改革时间表。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的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监督落实。当前改革已调整到利益格局的攻坚期,仅一个部门推动全方位改革是很难的,需要一个高层次的机构来把握大局,统筹协调各方面,凝聚改革共识,落实监督检查,防止改革放空炮。《决定》鲜明提出到2020年在主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取得决定性成果,这是一张时间表,现在仅有七年左右的时间了。《决定》可谓是句句是改革,字字有力度,大约两万多字的篇数,四五个领域,60项具体任务,每一句话都是改革,或者是一个改革的方向,或者是一个改革的目标,或一个改革的举措。落实下去都会使该领域发生重大影响,有些甚至带来根本性的变化。
第三,界定政府的职能和作用。强化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绝不是否定和软化政府的作用,现在经济中市场和政府作用同样重要,但作用的内涵不同。第一,政府与企业分权。政府决定项目还是企业决定项目,在这方面上会很明确了。第二,政府直接分权。中央政府审批的项目和地方政府审批的项目要理清楚。
第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治理就是以社会治理取代社会管理,体现了主体的多元化。治理与管理的区别就在于,治理是政府、市场、社会组织、党、人大、政府、政协等多元主体一起进行国家的治理,而不是仅仅依靠一种力量,这是民主的一种表现。全会提出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次制度化的发展,就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环节。
第五,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过去我们提的是市场是基础性作用,现在是决定性作用。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在国际上也得到了广泛的响应,会给我们国家再一轮改革开放带来巨大的利益。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的提出符合时代要求。第一,抓住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特性,用尽可能小的资源投入生产尽可能多的产品。第二,明确经济体制改革路线图,也是市场的决定性作用。第三,抓住了我们国家现实中的问题。30多年的改革,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但目前经济体制在很多方面很不完善,核心问题还是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过多、不合理干预太多、产能过剩、城市病严重、耕地占用过多、地方债风险等,很大程度上都与政府干预过多有关。第四,经济全球化、金融一体化、市场化的要求,这是市场化的决定性作用。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