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丢六千收十一万:一次诚信和人性的考试(4)

【案例】丢六千收十一万:一次诚信和人性的考试(4)

一段时期来,人们抱怨社会道德滑坡,良心贬值,实践证明这个社会还是好人多。无德无良之人毕竟只是极少数,只要给个契机给个触发点,相信那些一时犯浑失德的人还会重新醒悟成为一个有良心爱心的人。

某种程度上,“丢六千收十一万”就像一道社会良心试纸,检测除了人性的成色,让人感动和温暖。它的“增值”实是整个社会道德良知的增值,值得我们品味和衡量。但愿这个“增值”变成无穷大。

掉六千“还”十一万,良心回归很温暖

这些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确比较快,有的人一夜暴富,有的人没有暴富,也过上了小资生活。但是,由于发展不平衡,发展不够协调,社会和谐度不足,不仅把有的人远远的抛在了后面,生活拮据,有的人虽然过上了温饱日子,但是,由于社会保障水平不高,家庭教育支出和看病贵成了沉重负担,一夜变成穷光蛋。而且,与此同时,由于价值、伦理等发生激烈碰撞,局部社会系统发生了小紊乱,有的人“抢跑”“不按规则出牌”,作奸儿科,杀我越货,无恶不作,心目中无道德、法律,甚至忘了自己为何要出发,迷失在人生道路中。

毋庸讳言,不知从何时,有的人迷失在行进中的路上,良知、道德、操守等等,被利益吞噬。于是,道德滑坡,人性沦陷,习以为常。老人自己摔倒,不感谢扶的人,反而讹诈好心扶的人;见了老人摔倒,以怕被讹为由不去扶;干缺德事,赚黑心钱,同类相互倾轧、互害等,屡见不鲜;教师性侵学生,“爷爷辈”性侵留守女童的违法事件,以及兄弟相残、父弑子等违背伦常的事,不时见诸报端。

不过,人,毕竟是进化了的、有思想的高级动物。经过几十年的折腾,造孽太多,也会良心发现,发生“猛回头”现象,甚至成为告诫他人的“警世钟”。事实上,人性如果是一条波折曲线,触底之后也会反弹、回升,重回到正常状态。当下,不少人开始认识到这一点;当然,也受到了“最美司机”吴斌、“最美教师”张丽、“托举哥”等正能量人物的影响和感召,良心回归了,爱心大发现,慈善意识勃兴,在我们身边发生一幕幕感人事件。

为了不让清洁工受损失,市民“还”钱十一万元;为了帮9岁重病孩子圆当警察抓“坏蛋”的梦,江西省新余市有全城争相“扮坏蛋”;为了帮4岁女孩找到丢失的人工耳蜗,宁夏银川有了“全城寻耳”;为了帮助身患骨瘤的面馆老板筹集手术费,河南郑州有“全城吃面”……这些温暖的举动,不只是感动了当事人,也感动了全社会,更彰显社会人性的回升,人的良心的发现,社会价值的扭转,所以,这既是一种温暖和感动,也是一种激励和鞭策。

【启示与思考】

福建女工不慎丢钱,从小处讲,是一次诚信和人性的考试;从大处讲,则是当今社会公共道德环境的一个缩影。从女工的6000元钞票丢失那一刻起,实际上就是女工与公众在进行着无声的博弈,这是一场事关城市文明的诚信考试。当众人还在为清洁工丢失6000元而气愤不已时,最后收到十一万的捐款,又让人有了剧情急转直下的感觉。同时,其间折射的正能量,又似乎让之前的负能量被掩盖,以至于让人有了冰火两重天的不同感受。一边是社会还很丑陋,一边社会又很高尚。两者之间,谁是谁的老师,谁是谁的借鉴,很难在着明确的判断。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此道德分裂的状况,却又是社会现实的生动写照。6000元被人抢和十一万元的捐款,虽然割裂却很统一。

面对女工的“冰火两重天”,你无法说哄抢者就天然具有恶性,也无法说拾之不昧者,天然就具有善性。甚至这样的表现,有可能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候的表现,善恶之间需要环境,就像“中国式过马路”一样,当有人第一个冲出去并形成示范效应,那么后面的人就可能纷纷效仿。是捡而还,还是抢而昧,往往就在一念之间。如此而言,道德是需要一定的环境支撑,如何趋恶扬善,需要相应的矫正机制。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首先得承认,人人心向善、人心向上的主流道德观并没有变,那些最美的褒奖之下,不啻为一种整体性的素养表现。在一个观念冲突的社会里,价值的分裂形成了道德的两种极端化表现。如何让善的表达更多一些,恶的冲动更少一些,需要从道德层面进行剖析。“丢六千收十一万”无疑是一只值得解剖的麻雀。道德救赎的路径很多,但最终还得从人性善恶的角度去进行合理的引导、规范,如此才能避免就道德而道德式的矫情,也才能真正找出人性趋恶的原因,以及对其冲动实现本源上的遏制。

也许对于一座城市来说,女工“丢六千收十一万”,只是发生在日常生活的一个小细节,不值得过分解读。然而,正是这些小细节,映衬出了城市文明和谐的大环境;正是这些小细节,给了处在“伤诚时代”的我们一丝安慰和暖意。城市文明,最终需要市民素质来承载和体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人无信不立”……自古以来,“诚”与“信”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被视为人的立身之本。这些传统美德,在当今社会转型时期,更是弥足珍贵。我们需要更多的“人性考试”,去守望诚信和文明,去传递正能量。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