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示与思考】
近年来,好心市民搀扶摔倒老人屡屡遭遇风险,这简直成了社会的一大心病。
从常理上说,公众谁也不想绝情到见到老人摔倒不去搀扶的地步,因为家家都有老人,人人都有老的时候。但“贸然”搀扶却要承担被讹诈风险;而一些非自身原因摔倒的老人,如果不“拉住”救助人则有可能得不到经济补偿。加之相关案例的负面影响,使得当下社会不少人将扶老助老这个传统美德视为“洪水猛兽”。倘若广东河源市这起事件中的吴伟青真的就是被讹诈的,如此现象又怎不令人扼腕长叹?
如果我们总是对老人“扶不起”的问题停留在道德层面,便总是试图通过宣传教育的方式,唤起人们的良知;或者最终走司法途径,虽然有效却也是无奈选择。指望这样就能自行化解这一社会问题,那未免是“大题小做”了。因为当下社会语境中,搀不搀扶摔倒的老人已不仅仅是个道德问题,还是一个经济问题。
一些摔倒的老人为何要讹诈救助者,不排除是在儿女的怂恿下所为,但实则确有自己受伤无经济实力医治的担心。更值得注意的是,那些撞倒老人者之所以逃之夭夭,诚然与其不道德相关,但害怕被敲诈、被无休止纠缠也是一个原因。这样的现实问题必须引起社会的关注。否则,大家都处于相互防范之中,需要搀扶的老人、想帮助老人的路人,以及不小心撞倒老人的肇事者三方都会受到伤害,最终危及社会诚信体系。
如果由政府出面“拉一把”,其“前景”可能大为不同。前年5月,昆明市文明办公开承诺,市民搀扶摔倒老人若被讹诈,由此而产生的费用,将由昆明市文明办申请爱心专项基金埋单。政府公开出面,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路人因为施救而被讹诈、被误解的尴尬局面;缓解肇事者的惧怕心理,从而引导他们留在现场并担当救助责任。更为重要的是,老人不管是被撞倒的,还是自己摔倒的,免除了救治的后顾之忧,类似讹诈事件则可大幅减少。
应该说,搀扶摔倒老人之风险,还有许多难题需要破解,政府出面“拉一把”,并不意味着变相纵容老人讹人,也不是在承担肇事者该赔偿的费用,而是一种减少搀扶摔倒老人风险的制度设计,有效化解其经济困境,最终让司法的归司法,政府的归政府,道德的归道德,经济的归经济,让老人“扶不起”的问题得以有效解决,不再有不该有的干扰、负累和悲剧。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