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决策机制为政策质量把关

完善决策机制为政策质量把关

地方教育决策如何提高科学性之三

随着“地方负责,分级管理”教育管理体制的实施,地方教育管理部门逐步改变了只信奉红头文件、崇尚照抄照搬、不敢越雷池一步的行事模式,从“执行第一”转向在落实上级政策的过程中开始注重地方政策的制定。各地依据上级精神和本区域实际,主动履行教育决策职责,决策能力有所提升,决策秩序逐步规范。但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各地教育政策制定水平总体上还不高,决策质量亟待提升。

教育决策水平受制于多重因素,不仅需要依靠地方教育决策者的智慧和能力,还需依托完善的决策机制,特别是依赖良好、完善的政策制定系统。可以说,地方教育决策质量不高,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地方教育基础政策系统的差距。如在有的地方,教育政策制定所必需的子系统尚不完善,信息、咨询等基础性组织普遍缺失,必然会对政策目标设计、方案形成等造成较大负面影响,或可使得区域教育决策者无计可施、无据可依。而地方教育决策中必要的监控系统不完善,教育决策质量缺乏必要的评估、监督,决策失误概率就必然提高,从而影响决策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同时,地方政策系统有时还存在组织功能错位的现象,现有机构之间也缺乏制度化的沟通与协调,各部门、各机构各自为政,影响着系统功能的优化。地方政策支持系统不成熟,对教育决策支撑有限,就会造成决策失误的后果。

教育政策制定事关地方教育发展大局,涉及面广,与“办人民满意教育”息息相关。要提升教育决策质量,必须做好政策基础系统的完善工作。

构建各级教育智库,强化地方咨询机制。一要强化地方教育咨询系统。充分利用高校、科研院所等人才智力资源,整合区域专业人才成立教育咨询委员会,形成由专家和专业咨询机构组成的专业技术性强、层次高、领域多的跨部门教育智库;发挥民间政策研究组织独立性与客观性强、熟悉分析方法和定量技术等优势,鼓励并支持其与咨询委员会相辅相成,服务教育决策过程,形成地方教育决策的智囊后盾。二要保证咨询机构地位。既要提升其权威性,同时又要赋予其相对独立性、主动权以及工作灵活性,使之对政策问题主动、跟踪研究,从而健全中国特色地方教育决策咨询体系。三要充分发挥咨询系统作用。对区域内重大教育决策统一组织论证,委托专业机构实施专题研究,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咨询论证。

扩大民主参与,建立健全地方信息机制。建立各种渠道,采用座谈、听证、网上沟通等形式,保证群众意见的代表性、广泛性,并让群众意见和呼声及时准确、畅通无阻地反馈上来,以获取真实正确的政策信息。同时要建立健全社会化的政策信息平台,向群众公开信息,做到上情下达,互相沟通,取得理解。还要注重健全地方收集、处理教育信息的高效机构,着手建立地方教育情报信息系统,提升信息处理能力。

实施政策过程追踪,强化地方教育决策监督。政策监控应贯穿于教育政策的全过程,这对于保证政策目标实现、保证政策内容广泛综合各种利益需求,对于及时发现决策片面性和局限性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教育决策的监督,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政策监督系统,重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民主党派的意见,整合综合管理部门、纪检监察、审计、统计部门以及社会公众和新闻媒体等力量,完善监督制度。另一方面要对重大政策、项目的决策实施全程监督,对可能的结果进行前瞻预测、综合研判,把风险评估结果作为决策的重要依据。政策出台前,还要实行教育决策评估制度,构建标准,对决策的合法性、必要性、可行性以及对教育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影响等方面综合评定;政策实行后,要对决策落实情况进行跟踪评估,及时发现并纠正决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再决策”做好必要准备。

实现地方教育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较长的历史过程。完善决策机制,是其中重要的基础性工作,需要着力做好、优先做好。

(作者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李天翼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