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顶梯哥”:顶起生命希望(6)

【案例】“顶梯哥”:顶起生命希望(6)

他们破墙,他们推车

紧接着,旁边的窗口又有人求救,但梯子无法靠近窗口。

“有个村民用砖头敲围墙,想把墙敲倒,但没有成功。”陈云峰说,接着,大家齐力用梯子顶墙,把墙顶倒,“梯子还是没能靠近窗口,求救者只得通过其他窗口逃生。”

后陈村护村队队长陈阳的微信里,还留着这样一段语音:着火了,护村队员都过来。

陈阳说,他的语音一发,8名护村队员当即赶了过来。“当时跟打仗一样,有的负责疏散通道,有的负责救人。”

当时,鞋厂门口还停着摩托车和轿车。护村队员们让车驶离门口,给消防车留路。“有一辆轿车还是我们推走的。” 

记者手记:你们顶起的是真善美

发生火灾时,附近的村民和务工人员放下手中的活,马上赶到了现场。

他们搬来了梯子,为受困人员架起逃生路;他们将伤者抬上车,送往医院治疗;他们帮消防员接水管,争取救援时间……

这几天赴杨家渭村和后陈村采访,随处都能找到参与救援的人。他们说,当时只想着去救人,根本没想到有多危险。

正是有这么多人的积极施救,才有长梯架短梯的情景,才有关键时刻“顶梯哥”的美丽背影。正如网友对刘绪的评价:“顶梯哥”是一个群体,“顶梯哥”是一种精神,“顶梯哥”是浪子回头,“顶梯哥”是人性光辉!“哥顶梯”,顶的是生命希望;我们顶你,顶的是弘扬人间温暖阳光!

危难时刻挺身而出,这是一种毫不犹豫的本能反应。无论是在2008年的汶川地震中、2010年舟曲泥石流的废墟上、2011年温州动车事故车厢上,还是在2012年北京水灾的交通动脉上,都能找到这样的画面。

这些感人的画面,每次都让我们在灾难中看到了舍生取义的温暖,看到了逆境中的人间大爱。“顶梯哥”,顶起的不只是梯子,也不只是生命,而是人间的真善美。

【启示与思考】

这一幕感人的画面,在人们的视野中没有模糊。在2008年的汶川,在2010年的玉树,在舟曲泥石流的废墟上,在2011年温州动车事故车厢上,在2012年北京水灾的交通动脉上,以及其它灾难降临时,一幕幕普通公民的背影被定格,并一次次感动着国人。此次温岭火灾救援中的“顶梯哥”,使我们再次见证了中国公民精神的增长与责任担当。

他们用忠诚挑起道义、用奉献担起责任,托起的是安全和希望,感染的是良知和心灵,正如网友所言,“他们的举动,或惊天动地,或润物无声,相同的是,都彰显了一个普通公民肩负起社会责任时所折射的光辉。”我们要‘点赞’,更要向他们学习,提升自己的德行,恪尽公民之责!

现代社会的正常秩序,正是基于这样的公民精神和责任担当。应当看到,在这个社会大家庭中,我们每个人都不是孤立的,只有得到周围人的关爱和帮助,才能更好地生存和发展。然而,现实中有些人功利意识越来越强,动不动就要报酬,使得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越发淡漠,敢于担当者越来越少。只想人人为我,不要我为人人,这决不是现代社会的主流。每个人只有主动对公共利益、公共秩序进行维护,对他人给予积极的帮助,社会才能得以良性运行和发展。

正如一位德国学者说:“公民意识,在这个意义上的公民,并不问别人、尤其是国家能为自己做些什么,而是自己能为别人、尤其是国家做些什么。”就是说,在危难之际,真正的公民不仅仅是“受保护者”,更应当是积极担当的“责任行动者”。所以,我们期望更多的公民能够拥有像“顶梯哥”这样的公民精神与责任担当,不仅在大灾大难时愿意舍生取义,更应当在日常生活中也能保持对公共利益的自觉维护,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加和谐、生活才会更加美好。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