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发展的战略高度,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思想深刻、内涵丰富,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深刻领会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精神实质
习近平同志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实现路径,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生态观的思想精髓,表明我们党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意志和坚强决心,贯穿着心系民生、为民谋福祉的真挚情感,为我们准确把握和科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指引和思想武器。
建设美丽中国的宏伟目标,展现了时代发展的新愿景。习近平同志指出:“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从人类社会的演进历程来看,当前正处在向生态文明过渡的关键时期。生态文明建设是一场“绿色革命”,是对传统工业文明的超越,它的核心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生态文明新时代,就是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和谐共生的时代。美丽中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指向,描绘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蓝图,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
辩证历史系统的生态观,体现了生态理论建设的新成果。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良好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全过程。这些论断深刻地揭示了人类社会文明兴衰的客观规律,科学地回答了人应该如何对待自然、实现全面发展、协调发展等重大问题。我们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几代领导人都对加强生态建设做出了许多深刻论述。习近平同志的生态思想,是对我国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的继承与升华,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丰富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创新。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观,实现了发展理念的新提升。习近平同志形象地指出,我们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经济与社会和谐,就是要“两座山”,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长期的发展实践中,对“两座山”关系的认知,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只要经济发展,产生GDP,就不去过多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造成了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等严重问题。第二个阶段,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开始注意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采取了一些保护措施,但还只是就生态谈生态,并没有从全局的高度认识这个问题。第三个阶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可以源源不断地带来财富,蓝天白云、青山绿水是长远发展的最大本钱,生态优势可以变成经济优势、发展优势,这是一种更高的境界。习近平同志的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科学破解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两难”悖论,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自然规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的深化,是对我们党发展理念的又一次重要提升。
注重生态福利的民生观,开辟了人民福祉的新境界。习近平同志在天津考察工作时强调,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随着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生态产品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既要温饱更要环保,既要小康更要健康,生态环境质量已经成为影响人们生活幸福的重要指标,环境问题已成为突出的民生问题。山青水秀但贫穷落后不是我们的目标,生活富裕但环境退化也不是我们的目标。总书记的精辟论断,既是对生态产品的准确定位,又是对民生内涵的丰富发展,体现了对自然的尊重,对人民健康的尊重,彰显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二、深刻把握美丽中国的科学内涵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是科学发展之美、自然生态之美、人居环境之美、人文行为之美、生活幸福之美的完美融合。
科学发展之美。加快科技创新和经济转型,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基础。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上不去,美丽中国建设就成为无源之水。但我们的发展只能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只能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只能是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相统一的发展,不能靠牺牲环境来换取增长。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要牢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各级都要追求实实在在、没有水分的生产总值,追求有效益、有质量、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所以说,美丽中国必将是绿色发展的中国,必将是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我们只有坚决摒弃“有毒GDP”,“黑色GDP”,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发展路子,美丽中国的基础才会坚实。
自然生态之美。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前提。生态环境是人们的生存家园,要格外地珍惜呵护。《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中有句名言:地球不是我们从父辈那里继承来的,而是从自己的后代那里借来的。任何人都没有权力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让别人或者后代承担过度使用资源和破坏环境的恶果。习近平同志强调,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要真正下决心把环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态环境建设好。所以说,美丽中国必然是天蓝地绿水清的中国,必然是山川秀丽、环境优美的中国。气同吸,水同饮,我们每个人迈出保护生态环境的一小步,就是迈向美丽中国的一大步。
人居环境之美。创造宜居舒适的环境,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内容。美丽中国不仅体现在生态环境上,也体现在功能上,包括优化的空间格局、优良的城市品质、先进的基础设施、整洁的居住环境、方便的生活服务、通畅的出行条件,等等。所以说,美丽中国必将是功能完善的中国,必将是怡人宜居的中国。习近平同志专门就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通过长期艰苦努力,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我们只有打造更多的美丽乡村、美丽社区、美丽小镇,才能创造整体整洁优美、功能完善、管理有序的人居环境。
人文行为之美。最美在人文,这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支撑。美丽中国是“外在美”和“内在美”的统一,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良好的国民素质、幸福的生活感受,都是美丽中国“内在美”的具体体现。习近平同志强调,要进一步加强生态文化建设,使生态文化成为全社会的共同价值理念。每个人都要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营造共建共享的良好社会氛围。
生活幸福之美。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这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最终目的。让广大人民群众享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都是美丽中国的题中之义。所以说,美丽中国必将是和谐幸福的中国,是公平正义的中国。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只有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美丽中国建设才会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